新浪财经

三大隐忧拖累上市公司

2011年05月06日 00:00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本报记者 王洋

  

三大隐忧拖累上市公司
去年底,绝大多数机构看多今年股市,但面对通胀和宏观政策方面的压力,以及一季度普遍出现的亏损,多空分歧正逐步显现。有业内人士担忧,成为一季度上市公司业绩拦路虎的一些因素,有可能在下半年继续拖累上市公司业绩和A股市场的整体表现

  今年一季度报大量中小板公司的负增

  长、海普瑞和汉王科技等百元明星股

  的大幅下跌、创业板的“零成交”股票、创业板指的频频“跳水”……关于资本市场的种种坏消息不绝于耳。截至4月末,上证指数已将春节后的涨幅跌去一半,而创业板和中小板则将年初投资者津津乐道的“兔头行情”涨幅完全跌去。

  去年底,绝大多数机构看多今年股市,但面对通胀和宏观政策方面的压力,以及一季度普遍出现的亏损,多空分歧正逐步显现。有业内人士担忧,成为一季度上市公司业绩拦路虎的一些因素,有可能在下半年继续拖累上市公司业绩和A股市场的整体表现。

  隐忧一:通胀持续恶化

  一季度通胀给企业的压力已初见端倪。油价煤价齐上涨,在通胀压力下,一些公司成本压力逐步显现,业绩大幅下降甚至亏损。有不少上市公司在2010年报和2011年一季度报中表述到,亏损是由于成本上升的压力所导致。这在很多行业都表现非常明显,如资源类上市公司、电力行业、运输行业等。

  前期走势强劲的漳泽电力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38亿元,同比下滑了10.28%,净利润亏损1.77亿元,亏损和煤价的上涨有着直接的关系。

  利润受到煤价上涨侵蚀的上市公司还有株冶集团。该公司一季度亏损9084万元,同比大幅下降7021%,折合每股亏损0.17元,亏损原因同样为“锌产品价差同比减少、煤焦、电等价格上涨,另外,因期末存货可变现净值低于账面成本造成跌价准备增加等”。

  据估计,煤价将在一季度后继续保持高位运行。华泰证券指出,近期部分省份提高上网电价,从传导上看,煤炭企业在定价上仍处于强势地位,上网电价调整的利润空间,很快会被煤炭价格上涨所侵蚀。

  高油价是上市公司的另一个“利润杀手”,航运业深受其害。如长航凤凰亏损高达1.63亿元。对于亏损原因,长航凤凰称:“国际干散货市场指数BDI在低位徘徊,公司远洋业务因此受到影响;国内江、海运输需求不旺,运价下滑,导致公司收入利润率下降;燃油价格、银行贷款利率多次上调,导致成本增加。”燃油成本同比上涨28%至600美元/吨,吞噬了本就微薄的利润。

  一位私募人士告诉记者,下半年企业的增长可能会更被抑制。今年内两次上调油价,第一次是2月20日,第二次是4月7日。第二次不仅幅度增大,而且从时间上来看,是二季度刚开始,造成的负面影响尚未在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中体现出来,这可能会使一季度由于成本上升造成的上市公司业绩亏损进一步扩大。

  “成本上升对利润的侵蚀是通胀的影响之一,除此之外,通胀对上市公司的影响还体现在用来缩紧流动性的货币政策的危害上,尤其是负债率高的公司。”浙商证券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隐忧二:创业板的“曲高和寡”

  创业板创立以来,就备受关注,最近更是以强大的“跌势”吸引了投资者的眼球。而板块指数的低迷表现,在带动大部分个股股价下跌的同时,也极大挫伤了投资者的交易信心。

  最近几个交易日,万邦达、康耐特、永清环保等创业板股票均走出了“长城型”的分时走势,常有数分钟“零”成交的现象,显示资金参与意愿惨淡。而另一些上市公司的业绩变脸幅度也相当惊人。其中,新宁物流今年一季度净利润亏损181万元,同比下滑177%。而网宿科技在上市前,公司2007年和2008年的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56.89%和45.51%。然而上市后立马“变脸”——2009年净利润增长率仅为4.78%,再至2010年则已为“同比下降1.48%”。

  近日就有专业人士评论指出,在新股发行时,拟上市公司和承销保荐机构、以及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很容易“合力”推高新股发行价,从新股上市之日起就制造泡沫,然后在股价的下跌中,让股民买单,自己却边撤退边偷着乐。而在二级市场,基金等机构利用信息“先知”优势,借题材概念推高股价,然后自己边出货边诱惑散户接盘,这样的事情也屡见不鲜、见怪不怪了。在中小盘股价去泡沫化的过程中,券商、基金等流通环节不仅没有受损,反而还通过套现或抬高发行价大受其利,最终受损的是中小散户。

  一位投资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上市前财务报表都会显示出一个比较高的成长性,这些报表都可以粉饰,并不能很好地说明公司真实情况。多数上市公司上市前业绩都会大幅增长,后面也有多家PE的支持。说白了,在一级市场层层的“盘剥”和“透支”下,公司再到二级市场上市时,定价往往都偏高,利润都被一级市场侵蚀了。

  “创业板的高成长根本没有体现出来,更没有什么投资的价值,不能使散户受益。这样的情况下,还指望有多少人来玩儿这个游戏?”该人士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内创业板都不会有很好的表现。

  隐忧三:衡量需求的困惑

  本报4月29日刊登的《汉王科技面临内忧外患》一文中曾指出,存货积压成为汉王面临的困难之一。根据近期发布的数据,未来面临存货隐忧的绝不止汉王一个。

  4月29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3月末全国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数据显示,该指标同比上升23.2%。

  某研究机构调查则显示,截至4月28日,已披露年报的2086家上市公司中,剔除金融服务业及存货数据不可比的2016家公司后,2010年合计存货达3.18万亿元,同比增长36%;平均每家公司拥有存货15.7亿元,创历史新高。而加上今年一季度,上市公司账面存货金额已经高达3.53万亿元。

  从明细来看,在上述2016家公司中,2010年共有1614家公司的存货出现同比增长。其中,204家公司存货的同比增幅超过100%,宁波热电、芜湖港、百大集团的存货分别同比增长3535.06倍、334倍、236倍,位列涨幅榜三甲。

  实际上,由高存货引发业内担忧的情况并不少见,瑞银证券首席证券策略师陈李通过分析通胀预期、库存变动和企业盈利间的关系,在近期提出了今年二季度A股市场将冲高回落的观点。

  浙商证券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在当下通胀严重的情况下,上市公司不仅要面对成本上升的压力,而且还要控制好存货量,寻找需求的真实反映。对于做出口的上市公司来讲,不仅要面对通胀“这场雪”,还要面临人民币“升值”这场霜。可谓“雪上加霜”。一旦积压大量存货,资金将受到严峻考验。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中华工商时报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