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5月06日 01:12 来源:经济参考报
在教科书上,派息率定义为上市公司当年派息金额与每股盈利金额之比。通俗理解,派息率显示了上市公司经营一年获得收益后,想拿出多少现金回报大小股东,有多少钱想留下来,再做打算。
派息率,在证券市场发展之初是衡量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决定股价高低的硬指标,据说20世纪初的美国投资人收到上市公司派息支票,幸福感大幅跃升。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目前欧美流行的观点是:创业初期、高速发展、项目多的公司,更多的钱要用于事业发展,派息率低;稳定发展的公司,派息率高。一般来讲国外成熟公司派息率介于40%-60%之间。
据统计,2009年前,A股上市公司累计分红8892.1亿元左右,累计实现净利润43686.85亿元,派息率平均为20%,电力、钢铁、高速公路企业派息率最高,介于30%-50%之间。但总体看,我国上市企业分红积极性不高,现金分红的更少,连续10年从不分红的企业有100多家,每年近半数企业年报不提分红之事,A股“圈钱市”恶名远扬,不少上市公司成为“铁公鸡”。
探究上市公司爱圈钱,惜分红,不得不从“证券市场的作用”说起,此问题中国证券市场形成之初就很模糊,至今很多人仍在争论。历史上管理层经常强调,大力发挥证券市场的融资功能,为企业提供新的资金渠道。上市公司当然愿意理解为,上市就是集资拿钱,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问题自然成了摆设。这种观念令中国上市企业重融资,而轻股东利益,轻派息;一听说配股、增发都奋勇向前,一听说派息多愁眉苦脸。
再看中国股民,买股票很少是为了分红,参与股市多是为了博取短线差价,概念股尤其盛行,编故事胜过看公司盈利,善于讲故事的ST、亏损股等都可能跃升为投资明星。
上市公司不分红或少分红,与公司治理结构缺陷和监督机构虚设有关。高管拿着本应分给股东的钱买拉菲或茅台消费,别人的钱自己做主花当然痛快。上市公司治理缺陷,各国都存在,管理层挥霍股东的钱,不是个例。
而中国股民不迫切盼望现金分红,还与国内税收政策有关。股份公司用缴纳所得税以后的利润对股东分红,国家再对股息红利征收个人所得税,这其中难免存在着重复征税的争议。曾有人大代表建议,对股息和红利不再征收个人所得税。
但派息率指标仍是衡量股票投资价值的试金石。巴菲特等投资大师认为,长线投资一家上市公司,派息率应列作重要考察对象。海外研究机构调查显示,股息派发比率相对稳定的公司,其股价表现会跑赢同类公司。
股民首先可以通过派息率的高低,检验上市公司一年的经营业绩。
其次,股民可以通过派息指标考察上市公司管理层对股东的态度。分红派息多少合适,当然应该按照市场规律办。高速发展的企业,当然没必要高派息,但适当派息,反映着上市公司对股东投资的回馈。对稳定发展企业而言,适当派息,回报股东,更是理所当然。企业管理者应该在控制成本、企业发展、回馈股东等方面设计出多赢方案。
而作为上市公司股东,投资者应通过股东大会参与企业管理,积极用手投票监督管理层投资决策并选择好高管团队,看好自己的每一分钱。而面对那些“铁公鸡”,股民也可以选择用脚投票,远离低派息的上市公司。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