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五组指标第一”从何而来? 对建行2011年一季度报告的解析

2011年05月06日 07:11 来源:金融时报

  记者 卓尚进

  4月29日,中国建设银行对外公开披露了2011年一季度业绩报告。

  盘点一季报,建行一季度经营业绩表现优异,核心财务指标继续保持可比同业领先水平:

  年化的ROA和ROE分别为1.71%和26.19%,在工、农、中、建四大行中位居第一;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45%和10.33%,在四大行中最高;NIM(净利息收益率)环比回升最快,至一季度末,建行的净利差为2.58%,NIM为2.69%,分别较上年同期提高0.28个和0.30个百分点,其中,NIM环比增长0.08个百分点,在四大行中环比回升幅度最大;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37.29%,达231.5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24%,在四大行中最高;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分别为0.19元和3.0元,在四大行中排名第一。

  建行上述五组核心指标在四大行中保持领先地位,是如何达到的呢?

  建行副行长庞秀生作了这样的回答:“取得这样好的经营业绩,是建行在股改后坚持稳健的经营策略、审慎的风险管理和主动积极推进战略转型、强化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体现。”

  不断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保持NIM的长期领先优势

  建行的NIM在同业中一直领先且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但去年末为2.49%,似乎增长不太多。当时市场上有人提出有关建行的成长性不可持续的疑问。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从发展的历史过程看,在建行过去的业务结构中,中长期贷款占比较高,贷款质量较好,剥离的不良贷款较少,相应低收益的重组类债券较少,使得利差一直保持了同业领先地位。

  从经营策略方面看,建行保持了对趋势的冷静判断,注意风险和收益的平衡,建立了合理的业务结构。从建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就可发现,有些其他银行做得较多的收益率高的业务,这两年建行却做得比较少。

  例如,房地产开发贷款,这块业务的收益率一般高出平均贷款收益率50个基点。前些年,建行这块业务规模一直最大,而去年末已经排到了第三。在房地产调控趋紧的形势下,建行的这种前瞻性安排,有助于规避经营风险。再如,信用债券在建行投资组合中的占比约为7%左右,相对于可比银行的12%至13%又低了5到6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建行安排了一些当时看起来收益率较低的业务,但从长远来看,这种安排有利于保持NIM水平的长期可持续性。主要体现在:

  一是个人按揭贷款。去年建行此项业务在可比银行中增加最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体收益率。但今年以来,伴随房贷调控政策的进一步收紧,个人住房贷款的优势逐步显现,新发放按揭贷款利率呈不断上升趋势,这项业务已经成为了建行提升贷款收益率的重要来源。二是票据贴现。至去年末建行还有1400亿元的余额,在四大行中最多,在业务安排上,建行的弹性是最好的,并且在信贷规模总体趋紧的形势下,贴现收益率也保持了不断上升的趋势。三是浮息债券投资。相对可比银行,目前在建行投资组合中占比较高,在加息周期中,其收益率亦有望不断走高。

  另外,相对可比银行,建行的国债投资在投资组合中的占比要高4至5个百分点,虽然国债业务的收益率不高,但其有免税优惠,对净利润的综合贡献较高。

  庞秀生表示:“在金融市场不确定的形势下,建行作了主动性、前瞻性的策略安排,相应地加大了收益稳定、风险较低的业务,体现了建行一贯积极稳健的经营策略和管理风格,也为保持NIM水平的持续良好态势提供了条件。”

  不断夯实经营基础提升中间业务的持续增长能力

  从三到五年的数据看,建行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的年均复合增长速度同业最快,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同业第一。对此,庞秀生表示:“上市以来,建行积极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推进业务转型,优化产品结构,紧扣经济形势和市场脉搏,主动捕捉新的增长点。”

  首先,建行注重非信贷类产品的发展,经过几年时间,产品结构改善明显,非信贷类的中间业务产品收入贡献一季度达到85%。

  其次,建行着力培育支柱型产品。依托产品创新和客户挖掘的新兴产品增长尤为迅速,去年已经有17个产品收入超过10亿元,包括单位结算、理财产品、短信银行、国内保理、信用卡分期、黄金等新兴产品,今年一季度这些产品依然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态势。

  第三,建行紧紧抓住未来增长点,积极培育可持续增长能力。2007至2008年,基金、保险和国债等代销产品唱主角。从2009年开始,建行自主研发的“乾元”、“乾图”、“日鑫月溢”等理财产品;“龙鼎金”等黄金产品;“禹道”等现金管理产品,客户认知度不断提高。自主研发产品对全部手续费收入贡献不断提升,并占主流。理财产品四年间收入增长100倍,收入的三分之二来自于客户需求旺盛的高流动性理财产品;国内信用证、通存通兑、单位结算卡等新型结算产品一季度收入增长超过100%;电子银行4年间收入增长29倍,渠道分流效果明显。

  强化风险基础管理资产质量和拨备计提充分客观

  季报显示,建行在继去年不良“双降”基础上,2011年一季度不良贷款继续“双降”:不良贷款额645.55亿元,较年初减少1.57亿元,不良率1.09%,较年初下降0.05个百分点。2010年年报显示,建行非不良贷款中的逾期贷款余额159.71亿元,在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中最少,关注类贷款也有别于部分同业出现反弹实现了“双降”,不良资产中已核销贷款回收金额在同业中也是最多的。建行在扎实的资产质量基础上取得了不良贷款继续“双降”的良好局面。

  对此,庞秀生介绍,“在国际经济复苏缓慢,国内经济形势复杂的情况下,建行立足长远,审慎分类,虽然说不良贷款‘双降’是个好事儿,但现在已不是我们的预设目标。”建行在主要同业中最早出台了针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质量管理措施,严格审慎分类。去年监管部门资产质量真实性检查反映建行资产质量真实性在大型银行中较好。这表明建行在复杂经济形势下着力夯实资产质量基础。

  今年一季度报告表明,建行及其他主要商业银行不良率均在1%左右,今后不良贷款走势如何?对经济运行中的风险是否有足够的风险防范能力?针对记者提出的以上问题,建行首席风险官黄志凌和首席财务官曾俭华给出了专业的、中肯的回答。

  黄志凌说,我国几家大型银行不良率都已在2%之内,普遍比国际上大型银行资产质量要好一些。他强调说:“在不良率较低情况下,资产质量好坏不是只看表面的数据,不是看是否继续降低,关键还要看资产质量管理的基础。监管部门从2009年开始,就不再强调资产质量的‘双降’。建行实际经营管理中也不再看重数据‘双降’,不再看重不良率是否再低零点几个百分点,关键是看资产质量的基础是否稳固。”

  黄志凌认为,观察资产质量管理基础的好坏,要重点看资产质量结构是否合理,风险管理能力是否强健,管理机制、工具技术是否有效,新增资产的风险选择与存量资产的风险处置。为此,建行鼓励风险早发现、早反映,为后续风险处置预留时间和空间;同时,加大不良资产的处置力度,不良资产暴露充分,处置迅速,剩下的资产就更优良。另外,加大资产结构调整力度,对一些前景不看好的正常贷款项目,采取主动退出措施,以保障资产质量基础更加牢靠。

  季报显示,建行拨备计提充足,拨备覆盖水平较高。一季度末,建行拨备覆盖率228.80%,贷款拨备比例2.50%,两项指标均满足监管要求。去年年报也显示,建行在2010年开始率先扩大拨备计提范围,对理财产品、表外业务和国别风险计提准备金。

  曾俭华说:“建行一贯坚持稳健经营的风格和审慎的风险策略,结合本行实际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的周期性因素,积极落实监管部门逆周期监管要求,审慎客观计提拨备。”从信贷成本看,这几年建行的数据是相对平稳的。2008年发生国际金融危机,当年信贷成本率是0.96%,2009年降回到0.50%的正常水平,2010年继续降到0.45%,今年一季度又降到0.35%。这一变化趋势与经济和金融变化趋势是一致的,这体现了建行一贯的经营策略和风格。

  建行几年来的良好业绩,得益于这些年来中国经济基本面持续向好,原来很多包袱在发展中已得以消化;得益于建行这些年在公司治理、风险内控、制度方法、技术工具上取得的巨大进步,目前的拨备水平为建行今后应对经营环境的变化奠定了良好基础。

  构建资本集约发展模式形成资本积累的良性循环

  2010年和2011年一季度,建行的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在五大行中均为最高。至2010年年末,工、农、中、建、交五家大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27%、11.59%、12.58%、12.68%、12.36%;至2011年一季度末,这五家大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1.77%、11.4%、12.38%、12.45%、12.05%。

  建行的资本充足率优势主要是依靠外部融资实现的吗?显然不是。2010年,建行通过资本市场再融资筹集的资本在几大行中最少,再融资金额占净资产的比例也相对较低。此外,建行发行的次级债券也不多。

  建行的资本充足率优势是通过减少股东分红实现的吗?答案同样还是否定的。几家大行在股改时国家注资都是每股1元,从2005年至2010年的6年内,建行给股东的累计分红为每股0.93元,明显高于其他大行。

  那么建行的资本充足率优势究竟是通过什么实现的呢?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建行主要是通过持续进行业务结构调整和提高盈利能力来保持资本的充足和稳定。近几年,建行的ROA和ROE在大行中基本保持领先地位,鼓励发展资本回报率较高的业务,限制和压缩高资本占用、低回报率的业务,取得了良好成效。记者发现,一季度建行资本充足率比上年末下降了0.23个百分点,如果按照业界分析人士作出的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权重提高对银行业资本充足率有0.1%~0.2%的影响判断,那么剔除政府融资平台影响后,建行的资本充足率仅有轻微下降,基本已经步入业务健康发展、收益稳定增长和资本积累的良性循环期。

  庞秀生表示:“建行注重提高应对市场变化的弹性,坚持科学发展的要求。建行追求的不是规模,而是积极转型、不断创新。”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