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5月06日 10:45 来源:国土资源部网站
改造山、山低头,改造河、河变样,改造地、地增产。沂蒙人民发扬厉家寨精神,锲而不舍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绘就了一幅山、水、路、林、村、田、渠协调布局,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田园新画卷。
——题记
4月16日,“农村土地整治万里行”宣传活动启动第二天,记者随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副主任郧文聚一行,怀着仰慕之情来到山东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厉家寨村,探寻土地整治的足迹。
村外,万亩雪白的樱桃花争相怒放,一眼望不到边。站在高处,浓浓的花香扑鼻而来,整个村庄都仿佛在云雾之间。83岁高龄的厉永寻老人自豪地告诉记者:“这就是我们的‘好例’牌樱桃园,这些地都是我们老老少少几代人从山岭中抠出来的。”
“好例”一词源自毛泽东主席1957年10月9日亲笔批示:“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这个批示,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厉家寨改造山河、整山治水的最高鼓励。
临沂市国土资源局局长李彦普介绍说:“毛主席这个批示影响了几代人,莒南人民发扬厉家寨精神,上山上坡搞开发,下沟下河搞治理,在农村土地整治方面创造出了许多新经验,涌现出一批新典型。”
集中会战:一治一道岭,一治一座山
在国家级相邸镇项目区,记者看到,道路硬化平整,大型机械可以直接开进田间地头。虽然经历了冬春百年不遇的大旱,这里的小麦却长势良好。
随着临沂市土地整理中心副主任曲保德手指的方向望去,不远处米黄色的扬水站格外引人注目。在田间施肥的一位相邸村村民向记者打开了话匣子:“要不是修起了这么好的水利设施,庄稼早就旱死了。实施土地整治项目,政府创造了这么好的耕种条件,种不好多可惜!”
这位村民说的这块地,整治前交通条件差,浇不上水,土壤不过20厘米厚,靠天收,产量低。现在情况不一样了,经过综合整治,土壤达到50厘米厚,地连片了,拧开龙头,水随时可以哗哗哗地流进田里,让庄稼喝个够,村民收入比整治前增加两三倍。
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杨恒华是土生土长的莒南人。他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莒南境内有517座山头,山地丘陵占了79%,土壤瘠薄,地块零散,无道路,无水渠,水土流失严重,基本上是靠天吃饭。
莒南县国土资源局三届领导班子,踏遍全县的山山水水、沟沟壑壑,确立了农村土地整治的总体思路:坚持集中会战为主,分散治理为辅,统一标准,一治一座山,一治一道岭,一治一个流域,山、水、路、林、村、田、渠协调布局,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2006年以来,这个县先后实施国家级、省级、市级项目8个,综合整治土地7555公顷,新增耕地620.8公顷,实施县级项目95个,新增耕地618公顷。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