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夏杰长:生产性服务业将成“重中之重”

2011年05月06日 11:01 来源:中国网

  服务业大发展时代的来临,使得人们在关注服务业发展总量的同时也开始进一步思考行业内部深层次矛盾。在目前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的我国服务行业中,交通、批发、零售、餐饮等领域份额占比高达36%以上,与之相对应的则是高附加值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服务经济研究室主任夏杰长看来,我国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远远适应不了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在接受《中国投资》杂志专访时,夏杰长表示,我国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需要有相应的生产性服务业来支撑。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成为我们实现服务业结构转型与升级的关键,在当前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现代服务业的引擎作用无疑将更加凸显,在“十二五”期间理应把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作为重中之重。

  生产性服务业支撑行业升级

  《中国投资》:从服务业内部结构来看,行业结构失衡情况仍十分明显,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夏杰长:我们一般认为服务业发展包括两个最基本内容:一是总量增长,主要是指“两个比重”,即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和服务业劳动就业占全部劳动就业比重的问题;二是结构优化与升级。

  我国服务业发展不仅在总量上与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有较大差距,服务业结构不合理,服务业层次较低,传统服务业相对较发达等问题也愈收凸显。而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则明显滞后,远远适应不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在全球经济进入“服务经济时代”的今天,如果没有服务业的跨越式发展,我国要想成为21世纪的经济强国是很难的。

  同样,在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如果服务业自身不能实现结构优化和升级,也不可能真正成为有产业竞争力的经济强国。实现服务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的关键是找准我国服务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和突破口。

  当前发展现代服务业主要包括4个领域:一是基础服务,二是生产性服务,三是个人消费服务,四是公共服务。其涉及面广,千头万绪,不可能齐头并进,在一定时期内要有所侧重,要抓住突破口。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中之重,发展现代服务业要以生产性服务业为突破口。

  总地来说,消费性服务业的发展在我国比较充分和成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中期加快发展阶段,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也客观上对生产性服务业有强大的需求,特别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更是要求有相应的生产性服务业来支撑,比如,信息服务业、现代物流业、研发服务业、租赁服务业等。

  再者,生产性服务业具有知识含量高、附加值高和生产率高的基本特性,是现代服务业的集中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我们实现服务业结构转型与升级的关键,在“十二五”期间理应把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作为重中之重来发展。

  《中国投资》:那么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主要应从哪些领域进行突破您对此有何建议

  夏杰长:现代物流业、金融、商务服务、科技研发服务业、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都是学术界普遍认可的需要加快发展和重点突破的领域。我也持同样看法。但在这里,我想着重谈一下健康服务业。

  健康服务业既是重要的新兴服务业,也是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健康产业成为继信息产业之后全球市场新崛起的热点产业。美国最大的产业就是健康服务业,2006年占到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14%,2007年占17%,已经成为美国名副其实的第一大产业。随着我国进入老龄社会步伐的加快,居民健康意识增强,收入水平提高,健康服务业很可能是21世纪引领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全民素质提高的重要产业。

  我国健康服务业现在还处在初级阶段,规模小,层次低,内容不够丰富。制定健康服务业发展战略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重点领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十二五”时期,我国应实施全民健康行动战略,培育多元、多层次健康服务产业体系,建立健康服务行业协会,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健康服务业领域,促进健康服务业跨越式发展。

  科技助力生产性服务业

  《中国投资》:在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过程中,您认为高新技术对服务业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尚需哪些支持

  夏杰长: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制度创新与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实施有效的科技政策,强调高新技术对服务业渗透、融合和助推作用,是促进服务业现代化的关键战略选择。

  高新技术的加速发展及对服务业的渗透影响日益显著,一是使现代服务业新行业、新业态不断涌现,比如,金融业中的电子卡业务、网络银行业务、期货期权电子交易业务、离岸业务、金融电子信息传递和咨询业务等,都是以技术创新及其有效运用为后盾的。

  二是高新技术通过向传统服务业产业不断渗透,推动了传统服务业的升级,正是由于采用了信息、互联网等先进技术手段,运输、旅游和商贸物流等传统服务业赋予了新的内涵,其产业层次得以提升。

  三是这种渗透还提高了服务业标准化程度和劳动生产率,标准化是集成化和规模化的基础,也是提高服务业生产率的前提。标准是一种普遍遵循的规则,但这种规则建立与不断改善,是以技术进步特别是信息化和互连网技术在服务业领域普遍运用为前提的。

  总体来看,高新技术在现代服务业领域的运用越来越普遍,高新技术对服务业的渗透日益明显。

  但是,高新技术与服务业“两张皮”或者互不兼容的现象也是很严重的。要实现两者的兼容,就必须以高技术的延伸服务和支持科技创新的专业化服务为重点,大力发展高技术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专业化分工与交易,但政府按照高新技术产业的标准从产业政策、财税政策、融资政策和人力资源政策等方面大力支持也是极为重要的。

  《中国投资》:作为服务业发展当中的绿色产业,您对于我国下一步文化产业发展有何看法

  夏杰长:文化产业是潜力巨大的绿色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战略选择,也是提升全民族素质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我认为,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途径是实现文化与科技和资本市场对接。工业设计、时尚设计、数字内容产业(数字娱乐比如移动音乐、动漫、手机游戏,位置服务,网络应用商店等)、数字出版产业、新媒体、创意产品营销与推广服务、高科技影视特技服务等文化创意产业都是文化与科技融合的结果。只有把科技与文化有机融合,才能拓展文化产业的“空间链、产业链和价值链”。有了科技进步,文化才能突破空间局限;有了科技进步,文化才能延长产业链,创造更多的衍生产品;有了科技进步,文化才能深度挖掘价值链,才能追求和实现高附加值。

  那么,如何实现文化与科技对接呢主要是要从培育龙头文化企业开始,因为只有大型的龙头文化企业才有动力、实力去主动对接科技进步。从科技进步角度看,主要是强化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对文化企业和领域的渗透。从宏观政策层面看,建议高科技文化企业享受国际认定的高新技术产业同等的产业、财税政策优惠措施。

  任何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会面临融资的难题。拓展资本市场,正是突破文化产业资金短缺瓶颈的重要途径。当前,利用资本市场获得文化产业发展资金的条件已经形成。文化行业在进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与服务的商业化、市场化、产业化进程中寻求与资本市场对接时关键之举就是加快文化企业上市融资的速度,鼓励利用资本市场融资。(赵沛楠)来源:《中国投资杂志》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