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东盟与中日韩经济研究室成立 中国人任首位主任

2011年05月06日 11:42 来源:中国经济网

  5月3日在越南首都河内举行的东盟与中日韩(10+3)副财长会议,正式宣布了10+3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简称AMRO)主任人选。在头3年的任期中,中国推荐的人选魏本华将任职第一年,日本推荐的人选根本洋一将任职第二和第三年。在人事任命公布后,魏本华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他表示,AMRO的成立标志着10+3在深化区域财金合作方面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

  历史沿革

  2000年签署清迈倡议,2009年建立东亚区域外汇储备基金

  魏本华曾担任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司长等职。他对记者说,1997至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使亚洲国家充分认识到建立区域危机救助机制的必要性。作为朝着这一目标迈进的第一步,东盟与中日韩建立了双边货币互换机制,这就是清迈倡议。但是,清迈倡议是双边协议,实施程序复杂,效率较低。为此,中国政府在2003年提议推动清迈倡议多边化,建立由10+3成员共同参与的多边货币互换机制。这一建议得到各方积极支持。10+3财长会议开始研究这一机制。

  2009年,10+3各方达成了清迈倡议多边化协议,建立自我管理的储备库机制,也就是东亚区域外汇储备基金,为的是向遭受危机冲击的成员提供短期资金支持,帮助其渡过难关。13个成员承诺共出资1200亿美元,其中,中国、日本各出资384亿美元(中国部分包含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出资的42亿美元),韩国出资192亿美元,分别占储备库总额的32%、32%和16%,总计80%,东盟10国出资240亿美元,占20%。在储备库中,中国和日本平等出资,为双方共同在这一机制中发挥关键作用奠定了基础。

  两大任务

  监控成员宏观经济,研究储备资金使用状况

  AMRO的办公室地点设在新加坡。它的目标是“成为独立的、具有亚洲特色的宏观经济监测及危机救助机制”,旨在推动区域经济监测与分析,支持清迈倡议多边化协议的实施。魏本华说,在此次发端于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中,有关国际机构未能发挥应有的预警作用,这使10+3更加意识到加强区域宏观经济监测的必要性。据介绍,AMRO主要有两方面任务:第一,在没有出现危机的正常时期,对13个成员的宏观经济进行监测,如果发现问题,尽早提出政策建议,供有关当局参考。第二,作为清迈倡议多边化协议的执行机构,AMRO负责研究在什么情况下一个成员可以使用储备资金,还将就如何使用资金提供建议,并对资金使用效果进行评估。

  魏本华还告诉记者,AMRO将充分尊重资金使用国的意愿,平衡考虑出资国对资金安全性的关切。根据清迈倡议多边化协议,AMRO在向成员提供其总借款额度20%以内的资金支持时不会附加任何条件,超出总借款额度20%以上的部分将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借款机制挂钩。

  未来设想

  推动由自我管理向集中管理转变

  谈及有媒体把AMRO称为“亚洲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或者“亚洲基金组织”时,魏本华指出,这显然是不合适的,AMRO距离这样的目标还很远。不过,未来在各方形成共识的基础上,AMRO可以朝这一方向发展。他认为,目前,在清迈倡议多边化协议下建立的区域外汇储备基金有一个明显缺陷,那就是各方承诺的资金仍由自己管理,当有成员提出借款请求时,再根据各自的承诺份额向其提供资金,这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很大的不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把各成员的资金集中到一个账户上,需要时可以直接划拨。不过,在条件成熟时,可以推动自我管理的储备库机制向集中管理机制转变,形成“真实的储备体系”,通俗地说,就是“钱集中使用”。这一设想如果能够实现,将是AMRO朝更广泛的亚洲区域救助机制迈进的重要一步。

  魏本华将在本月中旬赴新加坡开始AMRO的筹建工作。据透露,以后每个季度AMRO都将发布一份10+3区域宏观经济分析报告。(记者吴成良 暨佩娟)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