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升值反通胀:中看不中用

2011年05月09日 01:23 来源:经济参考报

  王迎晖

  眼下,通胀和反通胀僵持不下。作为抑制通胀的主要部门,货币当局轮番动用价格和数量工具降温,但通胀压力仍挥之不去,而常规政策工具日益捉襟见肘,于是“货币当局将不得不比以往更多地依赖汇率政策来应对通胀”的声音开始在民间出现。

  节前有央行负责人撰文称,“需要继续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汇率弹性,减缓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这说明用升值来抑制通胀的想法已经不仅属于民间,而且进入了庙堂之上。

  笔者认为,让汇率政策参与到反通胀的行列合情合理,但可能是看上去很美,而实际效果与我们良好的愿望相悖。因为,远水不解近渴,中看不中用。

  说它合情合理是从理论上讲的,由针对外汇流入而持续不断的货币对冲所造成的流动性过多仍是我国通胀威胁之一,而提高人民币有效汇率可以减弱长期以来存在的过分依赖出口而导致的通胀压力。一,人民币有效汇率上升,导致从主要贸易国进口商品价格下降,出口商品价格上升,于是进口增加,出口减少,总供给相对于总需求上升,价格总水平下降;二,人民币升值,进口大宗商品价格下降,生产成本下降,消费品价格下降,价格总水平下降;三,人民币升值,出口减少,央行对冲外汇数量减少,市场流动性减少,价格总水平下降。

  是的,看上去很美!

  但是实际情况呢?综合目前各种声音,让汇率加入到反通胀行列,可选择的手段大致有三种:进一步扩大人民币浮动幅度,渐进升值;人民币快速升值;有条件放开管制,让市场寻找均衡价位。

  先看人民币逐步升值。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至2011年3月,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13.4%,实际有效汇率升值20.3%,其间我国发生了两轮通胀。虽然2011年第一季度,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贬值1.2%,实际有效汇率贬值1.9%,但是具体到月份是有升有贬,同期CPI却上涨5.0%。笔者认为,虽然人民币升值对抑制通胀有一定作用,但这种作用不可夸大,反而因为升值预期稳定而导致热钱流入,从而抵消升值给抑制通胀带来的好处。

  再看人民币升值一步到位。虽然多大幅度的升值才算得上一步到位谁也不清楚,但是肯定不会是现在这样的升值幅度,怎么着也是20%至30%的幅度。但这样的升值速度显然是出口加工业没法消化的,它所带来的庞大的失业数字是中国社会无力接受的。就是说,一步到位的升值与出口企业的承受力之间的矛盾依然是一个死结。一些出口加工企业不思进取固然可恶,但人民币大幅升值,大批小企业作鸟兽散,留下来的大量失业工人却是社会难以承受之痛。

  最后看看有条件放开管制,让人民币自由浮动这个办法。一些经济学家在前几年提出过这个建议,只是由于人民币汇率参与反通胀的命题出现,使这一建议再次引起大家关注。这个办法的原理是,政府对外汇市场的管制与反管制的博弈,可能会陷入升值越多、升值预期越强、资本流入越多、升值压力更大的恶性循环。与其如此,不如干脆放开,实行有条件的自由浮动。因为市场比政府更知道均衡点在哪里。

  且不说这个办法实行起来需要很多条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兑现,而通胀可就在那摆着,等不起。就是退一步说,即使这个办法能立马启用,它的实质其实也是让人民币升值一步到位或短时间到位。因此,这个办法解决不了通胀问题,它已经属于另外的命题——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和转变发展方式问题。作为一个汇率市场化改革的研究成果,这样的观点有其合理性,但是反通胀可是眼前的事情,远水解不了近渴。

  由此可见,用汇率政策来反通胀,看上去很美,但仔细想想,不是那么回事。当然,经济学家可能在这个问题上还有锦囊妙计,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