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在集体土地上推进城市化的典型案例分析--郑各庄

2011年05月09日 13:42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5月9日讯 (实习记者 李亚星) 近日,在以“农民自主型城市化”为主题的第二届统筹城乡发展论坛上,中共北京市昌平区郑各庄党总支书记、村主任黄福水根据郑各庄的发展情况谈了自己关于农民自主型城市化的看法。

  黄福水介绍,郑各庄经历了十几年的农村城市化,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环境,提高了农民的素质,产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以前的劳动型产业工人到知识型产业工人,再到现在的管理型产业工人。郑各庄村面积是1300多亩,纯农业人口1100,郑各庄的企业跟土地拴在一起,企业是村民的股东,企业土地收益平均分配,两者分配形式不一样,村民们既享受城里人的医疗保障,同时也享受农村产业的收益,因此郑各庄的农民不是进城争工作,而是在自己的土地上创造工作。

  黄福水表示,关于发展农民自主型城市化的问题,重点是需要在规划的前提下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不但解决了当代人的生活保障,而且解决了三代甚至四代的生活保障,使农民生活得安定舒心。

  郑各庄村就是在规划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好起来的。十年前郑各庄村人均居住面积23平米,现在70平米;十年前人均受教育不足七年,现在所有孩子可以说在教育程度应该达到12年左右,可以说大学生已经普及了。十年间发生的很大变化,不但把孩子送进大学,而且农民自身也进了成人学校,不仅拿到文凭,而且还评选职称。在对政府的贡献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在没有旧村改造之前,郑各庄村税收不足130万,现在达到了2亿左右,去年年底人均纯收入44600元,同时还解决了社会就业以及周边村民的就业问题。但是农村城市化还有一个瓶颈,就是集体主义还是资产,而形成不了资本。例如孩子上学问题,城里人能把房子抵押给银行送孩子上学,但是农民却不行。虽然现在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集体土地和国有土地享受同等权益,但是通过咨询有关机关,发现集体土地还是无法上市流通。正如企业要发展,农民也要发展一样。农民希望能够有自己住房,能够同样上市流通,同时可以买车当股东,所以黄主任希望能够请专家学者呼吁,让农民也充当投资型的农民,把农村农民推向市场,这样能使社会更加安定,减少农民纠纷和矛盾。

  黄福水指出,过去郑各庄通过卖资产来赚钱,现在形成了50亿的资产规模。如果将这些资产变成资本,那么郑各庄将会走出国门,面向世界。这几年郑各庄通过主动城市化取得的成果,也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肯定。郑各庄解决了农民的就业问题,现在大部分的村民已经步入管理型了。黄主任说:“不管他是否有文化,就业是他应享有的权利,因此我们还要给更多的人营造一个就业空间,让更多人享受到新农村和城市化的成果,不仅使郑各庄村受益,而且使周边老百姓也同样受益。同时要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带动周边的土地增值,使之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还产生增值效益,促进郑各庄村经济得以大力发展。”

  相关阅读:

  第二届统筹城乡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

  (责任编辑:牛力涛)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