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南方报业借壳上市 *ST炎黄“忽悠”变凤凰

2011年05月09日 23:31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刘永刚|北京报道

  一家暂停上市5年的ST公司,一家志在资本化的庞大传媒集团,他们会迎来皆大欢喜的结局吗?

  一家暂停上市5年的ST公司,中途一度出现无主营业务的状态,曾想通过参股房企转型,不幸遭遇监管层收紧房企借壳政策,无奈放弃。在投资者眼中,这家公司比*ST张铜(详见本刊第15期《*ST张铜“复活”之路》)的命运更为坎坷,如今,它有幸被传媒业巨头看中,欲借其上市。业界人士感叹,“苦等5年,终望修成正果。”

  一则公告

  4月28日,*ST炎黄(000805.SZ)发布公告称,该公司控股股东北京中企华盛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中企华盛”)正与广东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南方报业”)筹划其重大资产重组事宜,并已达成初步意向。为提高公司资产质量及盈利能力,中企华盛拟承接公司全部资产及负债,同时南方报业集团拟将其经营性核心资产注入公司。

  *ST炎黄同时承诺,将于30天内按照相关规定的要求披露重大资产重组预案;若逾时未作披露,*ST炎黄承诺在上述期满后3个月内不再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虽然双方目前仅表达了初步意向,但业内人士对此多持乐观态度。中信证券传媒文化行业分析师皮舜坦言,目前国家对文化传媒企业的上市一直持支持态度,只要当事双方在准备材料、审批程序等方面无瑕疵,重组顺利实施的可能性较大。

  ST里的“大忽悠”

  对于这种可能性,*ST炎黄的投资者们更多的是表现出了无奈。

  2006年5月15日,*ST炎黄暂停上市,资料显示,停牌前收报1.88元。能够“脱壳重生”一直是*ST炎黄多年所的期待。

  *ST炎黄原名“常州金狮股份有限公司”,于1998年5月29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2003年2月9日,经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公司名称变更为“江苏炎黄在线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在随后的2003年、2004年,由于公司经营不善,净利润均为负值,根据相关规定,公司自2005 年4 月18 日起实行退市风险警示的特别处理,股票简称变更为“*ST炎黄”,股票代码不变,股票日涨跌幅限制为5%。

  2006年5月10日,*ST炎黄收到深圳证券交易所《关于江苏炎黄在线物流股份有限公司股票暂停上市的决定》,“因公司2003 年、2004 年、2005 年连续3年亏损,根据有关规定,股票自2006 年5月15日起暂停上市。”

  2006年9月13日,中企华盛公开拍卖获得常州东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持有*ST炎黄的1685 万股,并于2007 年3 月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分公司完成股权登记过户的相关手续,从而成为*ST炎黄的第一大股东,并对其拥有实质控制权。

  2009 年1月19日,*ST炎黄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股权分置改革方案。3月25日,*ST炎黄发布公告因“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被江苏证监局立案调查。

  就在*ST炎黄被证监部门调查的第二天,公司的一个举动彻底让股民蒙了。3月26日,原来仅仅是*ST炎黄董事会秘书的卢珊,突然被任命为公司董事长、总裁兼董事会秘书的三重头衔。

  “上市公司董秘身兼董事长、总裁和董秘重磅三职实为罕见。”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胡晓柯如是评价。

  随后,为了能够重组,*ST炎黄在2009年8月拟向润丰集团和自然人股东林宝定发行19090万股,购买其合计持有的北京润丰房地产开发公司100%的股权,确定交易价格为5.15亿元。发行完成后,润丰集团将持有公司15272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60%。

  此时,*ST炎黄已经暂停上市3年多。然而,*ST炎黄最终受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证监会暂缓受理房地产开发企业重组申请,增发事项就此搁浅,于2010年11月10日发布终止公告。

  到头来一场空欢喜,*ST炎黄前途再度未卜。

  借壳者:南方报业

  当投资者们痛骂*ST炎黄是“大忽悠”之时,一个庞大的身影出现——南方报业集团。

  和之前遭遇的房地产政策不同,新闻出版总署曾在其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曾明确表示,鼓励条件成熟的新闻出版企业上市融资。

  也正是基于此,众多分析人士认为,*ST炎黄“变身”传媒比变房企要可信得多。

  当*ST炎黄的投资者对此合作抱有极大愿望之时,南方报业的举动更是备受瞩目。

  根据公开信息显示,南方报业集团其前身为南方日报报业集团,于1998年5月18日正式挂牌运作,集团由《南方日报》及其创办的系列报刊发展而来。

  据知情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南方报业的上市计划早已有型,只因公司多数新办媒体的市场正在培育中,并未在短时期内盈利,不能完全满足监管层对IPO的要求,因此南方报业便选择了借壳上市。

  实际上,南方报业一直在为自己的上市做“清路”准备。

  据了解,在筹划上市前,南方报业已经将旗下的广告、发行等经营业务置入控股公司,以控股公司为主体上市。而其中,由于此前传媒企业并无将印刷业务纳入上市资产的先例,利润大户南方报业印刷厂料不在列;采编业务由于国家政策限制,也将被剥离在上市主体之外。同时,旗下的《21世纪经济报道》将单独上市。而在这其中,南方报业持有其超过50%的股权。

  此外,在2010年3月19日,南方报业在南方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出售旗下《21世纪商业评论》杂志社41%的股权以及北京商旅人广告有限公司(《21世纪商业评论》100%全资控股的广告公司),出售标的额分别为141.8万元以及2000元。

  分析师认为,借壳上市较IPO而言快速且高效,南方报业集团此举在拯救*ST炎黄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尽快资本化。

  传媒业“借壳”冲动

  不仅是南方报业集团青睐通过ST公司借壳上市,据万得资讯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有近100家文化传媒企业有意上市,其中绝大多数选择借壳。

  中信证券分析师卢刚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企业在IPO中毕竟存在种种变数,借壳上市的风险相比较而言就低了许多。

  国泰君安分析人士称,随着政府改革力度的加大,出版传媒集团上市动力强烈,希望通过上市来实现融资、再融资,布局数字出版,跨地区并购重组,做强做大冲刺“双百亿”集团的第一梯队。

  中金公司预计,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无疑是各出版传媒集团争相上市的主要动力,未来3~5年国内出版传媒板块的并购重组将风起云涌。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滚动新闻其他文章

中国经济周刊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