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该为迟到的“房产反暴利”高兴吗?

2011年05月09日 23:33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吴酩

  不久前,有媒体报道了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接受相关采访时透露的信息:发改委正在研究在商品住房领域实施反暴利规定,以使商品房价格能够保持在合理水平。

  这则报道很快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也引起了广泛的热议,除少数房地产商喊“冤”外,绝大多数表示支持。但是,笔者却一点儿也高兴不起来,反倒有一种深深的悲哀之感。广大民众反对房地产暴利的呼声,已经响了多年,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要主管部门的发改委,现在才“研究”实施反暴利规定,是不是有些晚了?

  吃“房”族是绝对否认暴利的。他们能搬出五花八门的“理由”,否认暴利的存在。但老百姓却有自己的理解,这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科技难题,而只是一种最本能、最直接的感觉。房价离谱地一个劲狂飙,开发商一批批地暴富,加上“砖家”那类“毕业5 年没有4000万就别来见面”的疯话,让百姓不信房地产暴利都难!

  当然,暴利,不只是普通民众的“原始感觉”,也得到了众多明白领导人的“理性认同”。近年来,不止一位省市主要领导对此明确发表看法,北京市一位领导的“二成论”就是一个实例。去年两会期间,这位领导指出,房子的建设成本每平方米不过3000元,包括水泥、钢筋及工人工资等,不到房价的二成。而2009年北京商品房的均价是1.7万元/平方米。

  暴利,不只是“局外人”的“主观揣测”,也得到了部分“圈内人”的“实际认可。记得早在两三年前,南方某大城市就有建筑商透露:他所承建的商品房每平方米销售价是几千元,而实际建筑成本也就六七百元,建筑公司获得的利润不高,绝大部分都让开发商拿去了。尽管众多开发商都在否认暴利,但也有敢说实话的。去年一位知名开发商的“心惊肉跳论”就惹起不小争议——“谁都知道,暴殄天物的后果是灾难性的,甚至有可能让整个行业断子绝孙。在2006年与2007年,中国房地产业也出现了过热,暴利的诱惑极大地透支了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力与住房梦,我曾用过一个词叫‘心惊肉跳’。现在,我更有了暴殄天物的感觉,这是一个行业的大忌。”

  暴利,不只是“感觉”、“揣测”,也有众多事实从不同角度做出佐证。近年来,中国进入不同“富豪榜”的人,相当大比例来自房地产业,这说明什么?千军万马争先恐后进军房地产,甚至一些知名大企业不惜抛开“看家”主业转而投巨资争“地王”、“盖房子”,这说明什么?境外热钱千方百计往中国“挤”,最“有兴趣”的也是房地产,这又说明什么?难道他们都神智迷乱地在疯狂追逐微利?

  稍有经济常识的人,都能看出房地产中蕴含的超肥“油水”,并力所能及地做出了各种反应,国家的重要主管部门怎么偏偏如此“迟钝”呢?当然“迟钝”的也不只是发改委。如果这些部门能像普通老百姓那样敏感“反应”,如果这些部门能在商品房市场开放初期就建立起成本、利润和价格等监管制度,如果这些部门能在2003年与新房改方案实施同步推出反暴利措施,如果这些部门在2005年中央首次提出“控制房价过快上涨”时就下狠手打击牟取暴利的不法行为,如果……如果……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会是今天这个样子吗?虽然历史是不容“如果”的,但经历可以仔细反思,教训必须认真记取。

  利益,羁绊改革深入;利益,绑架政策制定。专家的这一“描述”,很不中听,却被越来越多的事实所验证。尽管可以为不作为、迟作为、乱作为,找出无数条客观原因,但漠视广大民众的疾苦与呼声这一主观因素,“这些部门”是难以推掉的。显然,“维持现状”对某些群体大有益处。

  等“先知先觉者”们都赚得盆满钵溢时才出台“严打”举措,似乎已经成了一种多年盛行的行事程式,一种官商“配合”的默契。于是掌握各种特殊资源群体利用政策“真空”、采用各种手段抢先谋求暴利之风就越刮越盛,把本不成熟的市场搅得越来越乱。而像房地产这样超级疯狂、超强顽固、超长时间失控的,还真不多见,也许因为这是最后也是最大的一块“蛋糕”吧。当然,存在这种现象的不仅仅是房地产。

  如果是真反暴利,就该来个“历史追溯”,让形形色色“食利者”们把近年来所有不该得的利润全都“退”回来、不该“吃”的“油水”全都“吐”出来。用追缴的巨额“不义之财”,填补保障房建设的巨大“欠账”。此外,也别怪开发商们“喊冤”,因为从中大口“吃肉食羹”的,的确不光是他们。只对开发商一家“开铡”,剜不净暴利之根。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