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5月11日 07:54 来源:经济日报
记者:甘肃陇南市是“5·12”汶川特大地震除四川外受灾最严重的地区。陇南已经实现了三年灾后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取得了灾后重建的重大胜利。两年多的灾后重建给陇南带来了哪些变化?
王玺玉:灾后重建首先使陇南农村居民居住条件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灾后重建中,农村居民用于住房重建和维修的资金累计达167.9亿元,全市有22.8万户农村居民新修了住房,18.6万户农村居民住房得到维修加固,入住安全舒适新居的农户占全市农村居民总户数的73%。
同时,通过一大批城镇灾后重建项目的实施,有效提高了陇南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全市城镇化率由2008年的19.2%提高到2010年的22.6%。通过灾后恢复重建,陇南公共服务水平也大幅提升,全市共实施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公共服务设施重建项目1628项,建成学校505所、医院230所,分别占学校、医院总数的45.6%和88.7%,全市九年制以上学校全部进行了重建或维修。
记者:陇南市灾后重建面临哪些特殊条件,灾后重建有怎样的特殊思路?
王玺玉:陇南的灾后重建有其特殊条件。陇南山大沟深,基础设施欠账大,交通落后,经济发展水平低,相当一部分群众生活困难,自救自建能力较弱,灾后重建一开始就面临着许多困难。灾后重建过程中,陇南又面临重建资金缺口大、技术力量薄弱、建材供应紧张、群众自筹资金和贷款能力弱等诸多困难。
面对这些特殊困难,陇南适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狠抓项目建设质量和进度,结合国家灾后重建政策,编制了灾后重建总体规划和十个专项规划,制定出台了推进重建工作有序开展的近30多个指导性文件,把灾后重建与新农村建设、移民搬迁、扶贫整村推进、小城镇建设相结合,不断完善灾后恢复重建指导思想。
针对灾后重建资金缺口较大的问题,在积极向上汇报争取资金的基础上,陇南统筹安排和优化整合各类资金,合理安排使用中央重建包干基金,建立产业恢复发展基金,整合使用扩大内需、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以工代赈、易地搬迁等资金,发挥资金的最大效应。针对灾后重建项目实施集中,审批环节多、程序繁杂的实际,采取了减程序、缩周期、放权限的办法,简化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项目办事程序。
记者:陇南市将如何巩固重建成果,扩大重建效应?
王玺玉:交通落后是长期以来制约陇南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灾后重建中,陇南共实施国道212、316线,省道205、219线等11条国省干线恢复重建1110公里,实施农村公路恢复重建1436项8690公里。公路路网结构布局明显改善,公路等级、质量和通行能力明显提高,打通了市内出口路,连接了断头路,基本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的目标。
在灾后恢复重建中,陇南加快特色优势产业重组步伐、培育龙头企业和优化生产力布局,合理安排和开展灾后重建项目。全市投入产业重组的资金达4.7亿元,实施工业灾后恢复重建项目78项;新建和恢复重建农业龙头企业49个、优质农产品良种繁育场(站)和现代设施农业44个,扩大优质农业特色产业基地面积81万亩,为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奠定了基础;实施了以武都万象洞、康县阳坝等景区为重点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生态旅游、人文旅游、红色旅游为主的旅游产业开发水平不断提高。
同时,陇南积极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成农村集贸市场31个。加强农村流通服务体系建设,多渠道筹资建设了花椒、核桃、中药材等农村专业市场和村级综合服务社,改造了县级流通龙头企业、农资配货中心、乡镇级农产品购销和农业生产资料直营经销连锁店,市场服务体系较地震前更趋完善。
在灾后重建中,深圳市对陇南市实行对口援建。两年多来,深圳共安排陇南援建资金24.8亿元,共援建项目105个。在援建结束之际,陇南与深圳市签订了《深圳·陇南经济文化合作交流框架协议》,为两地长期合作发展奠定了基础。
未来五年,陇南将把巩固扩大重建成果与实施“十二五”规划紧密衔接,谋划未来后续产业发展,力争在工业经济、农业特色产业、旅游开发、城镇建设、交通发展、改善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陇南将力争实现“十二五”末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努力推进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总体目标。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