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评论:谁来保卫减肥品市场的安全

2011年05月11日 09:58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杭州5月11日讯(记者黄平 陈逸宁)今天是“世界防治肥胖日”,“肥胖”问题正日益受到重视。世界卫生组织认为,肥胖已经与艾滋病、吸毒和酗酒并列为世界四大社会医学问题。

  目前,我国肥胖者已超过9000万人,成年人的超重比例达20%~30%,减肥市场每年有超过百亿元的份额。减肥市场如此巨大,然而关于“防治”却是乱象一片,市场的成长没有与公众的需求同步增长,我国减肥品市场的安全问题弊端重重。

  混淆视听的减肥保健品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目前,我国减肥市场上的产品大部分属保健食品一类。根据《保健食品管理办法》的定义,保健食品是适宜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其虽然有调节人体某种机能的作用,但不是人类赖以治疗疾病的物质,本质仍然是食品。

  但实际情况是,很多减肥保健品冒充药品,过度宣传疗效。“现在国内市场上的保健品‘冒牌货’很多,其中有两种现象相对比较普遍,一种是以非保键品冒充保健品销售,一种是以保健品冒充药品销售。96%以上的保健品店销售的产品存在以非药品冒充药品销售的现象。”中国保健协会食物营养与安全专业委员会会长、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专家孙树侠介绍,减肥保健品一般以保健功能申报,不需要通过临床试验,入门门槛较低,且对肥胖没有治疗作用,但大多数减肥保健品都用绝对性语言承诺功效。

  实际上,保健品的效果并不如广告说的那么好。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统计的2010年受理投诉情况显示,2010年,保健类产品投诉量同比上升25.2%,其中:保健用品同比上升27.0%,保健食品投诉量同比上升23.8%。在保健类产品的投诉性质中,除质量问题外,涉及广告和虚假品质表示的比例相对较高,分别为12.3%和10.6%,显著高于投诉普通商品和服务的平均水平,已成为当年全国消费投诉的七大热点之一。

  亟待规范的减肥品市场

  目前在减肥市场上,几乎所有的减肥产品都标榜“安全、有效、无副作用”,但中国减肥市场的乱象表明,现在的减肥市场并不能给消费者负责任的保障和承诺。

  有业内人士认为,我国市场上的减肥药品虽然名目繁多,但虚假广告、违禁药品添加事件比比皆是,特别是近几年来,减肥产品事故频发,媒体曝光的违禁产品数量惊人,“长此以往,势必造成消费者对减肥品安全性的不信任。减肥市场信用缺失,亟待规范。”

  专家介绍,要健康而成功地“治疗”肥胖,必须配合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和安全有效的药物。饮食与运动可以靠消费者自己把握,选择一款安全有效的减肥产品则成为关键。

  世界卫生组织的减肥三原则是“不腹泻、不节食、不乏力”。好的减肥产品应该符合这三个原则,做到健康、有效、不反弹。如伊宁曼(奥利司他片)就是经过美国FDA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严格审核批准的领先世界的减肥产品,它所倡导的“减脂才是减肥”的理念是对国内“脱水减肥”、“假性减肥”的纠偏。

  谁来拯救减肥品市场

  中国保健食品协会副秘书长朱康年认为,政府执法监管部门应该对减肥保健品市场加大检查执法力度,加强市场监督抽查,坚决打击添加有害物质违禁成分的企业和产品,加大处罚力度。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闻发言人颜江瑛表示,该局将在职能范围内集中力量重点对药品零售企业进行监管,全面检查食品、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化妆品、消毒产品和未标示文号等非药品产品冒充药品的违法行为;对非药品冒充药品产品的生产、流通、使用环节进行一次全面整治。

  “规范减肥用品市场任重而道远”,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边振甲日前指出,医药企业在任何时候都要绷紧药品质量安全弦,要在严格遵守《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自觉增强社会责任感,勇于承担药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方式和发展模式,不断加大创新研发投入,不断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做到诚信经营、守法经营、科学经营,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从而实现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

  “海正一直坚持把‘健康’作为品牌的诉求重点和研发产品的支撑点,把‘对消费者的健康负责’作为首要的企业社会责任,致力于让老百姓吃上放心药和良心药。”浙江海正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白骅说。

  专家建议,作为消费者,应增强药品安全意识,理性消费,为自己的健康负责,不能为寻求立竿见影的减肥效果,频换减肥产品,盲目尝试不安全的减肥方式,只提减肥,不提健康。

 

相关专题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