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国驻新加坡使馆举行"汶川灾后重建情况介绍会"_

2011年05月11日 14:23 来源:中国经济网

  感谢新加坡政府和人民的无私援助和支持

  

中国驻新加坡使馆举行"汶川灾后重建情况介绍会"_

  魏苇大使在“汶川灾区重建情况介绍会”发言。中国经济网陶杰/摄

  

中国驻新加坡使馆举行"汶川灾后重建情况介绍会"_

  魏苇大使(中)和夫人盛维虹(右一)在介绍会上与新加坡朋友在一起。中国经济网陶杰/摄

  中国经济网新加坡5月11日讯(记者陶杰)三年前发生在中国汶川的大地震至今让人记忆犹新,地震发生以后,新加坡政府和人民对于四川地震灾区人民所给予的巨大和无私援助,更是让四川人民难以忘怀。去年9月,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亲自带领200多人的代表团专程赶赴新加坡,向新加坡政府和人民当面表示感谢。刘奇葆说,对于四川人民来说,这些援助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是精神上的,而正是这些精神鼓舞了四川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的信心。

  今年5月12日是汶川地震3周年纪念,为了表达中国政府和人民的感激之情,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魏苇5月10日晚在使馆举行了“汶川灾后重建情况介绍会”,以幻灯图片的形式向新加坡政府和人民详细介绍了汶川地震灾区的重建情况。来自新加坡政府机构、商界、学界、军界、宗教界、媒体机构、中资机构驻新加坡代表以及中国留学生代表等120多人出席了情况介绍会。

  魏苇大使在“汶川灾后重建情况介绍会”上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向新加坡政府和人民表示了深深的谢意。魏苇大使说,三年前发生的汶川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涉及范围最广、救援难度最大的地震,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地震发生后,中国政府和人民克服巨大困难,投入到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中。魏苇大使说,中国人民的努力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同情和巨大支持。新加坡政府和社会各界在灾难发生后,迅速向中方伸出援手。纳丹总统和李显龙总理在震后第一时间致信中国领导人,表示愿给予中方一切可能的帮助。新加坡救援队于震后第四天抵达重灾区实施救援,成为首支参与救灾的国际救援队。

  魏苇大使说,新加坡政府和社会各界为汶川地震救援以及后来的灾后重建作出了突出贡献,充分体现了新加坡人民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和中新两国友好、特殊的深厚情谊。魏苇大使表示,中国人民将始终铭记新加坡人民在患难之时所给予的真诚和宝贵支持,并将继续发扬“让爱川流不息”的互助精神,使中新友好能够世代相传。

  据了解,在汶川地震发生以后,新加坡工商界、金融界、文教界、华人社团、李氏基金、佛教居士林、当地媒体、在新中资企业、留学生,以及新加坡各方民众慷慨解囊,共捐赠了超过1.8亿元人民币的赈灾资金和47吨各类紧急救灾物资,在海外民间捐赠中位列第一。震后一个月内,来中国使馆捐款捐物的人员多达4万余人,也是中国驻外机构接受捐赠历史上最多的一次。新加坡赢得的另外一个“第一”,是为汶川灾区赈灾所举办的“温情无国界,让爱川流不息”的赈灾义演,共筹得1025万新元(约合5125万元人民币),创下本地电视募捐的最高纪录。

  记者在“汶川灾后重建情况介绍会”上得知,汶川地震后,中国政府动员多方力量充分投入灾后重建,国家领导人亲自督查、中央37个部委指导、全国18个省市和部队参与对口援建。近三年来,中国政府在四川灾区10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共投放了近8千亿人民币的巨额资金,完成了2.7万多个重建项目。震后一年内完成了350多万户损坏城乡居民住房的修复加固;震后一年半完成了150万户农房重建;震后两年基本完成26万城市居民住房重建。四川将在今年9月底,即正式启动灾后重建三周年时全面完成有关工作,确保灾区基本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

  从介绍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幻灯图片中可以看到,在汶川地震三周年之际,当年的灾区如今最漂亮的是民居,最安全的是学校,最现代化的是医院,最满意的是百姓。可以说,汶川灾后恢复重建的目标已经基本上实现了。

  (责任编辑:袁志丽)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