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5月12日 10:16 来源:中国经济网
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大概没有想到,他“自宁海出西门”游览祖国大好河山的日子——5月19日,今年已被正式确定为“中国旅游日”。
徐霞客可能更没想到的是,他的出发地浙江宁海选择5月19日这一天举办开游节,已有10年之久,并已成为我国十大优秀节庆品牌之一。“天下旅游,宁海开游”。如今,宁海旅游正借国家设立“中国旅游日”的东风,站在了新的发展起点上。
以节促旅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宁海位于浙江省东部沿海,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也是旅游资源和旅游基础条件最优越的地区之一。
宁海自然风光绮丽,人文景观底蕴深厚,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拥有近200个资源单体。其中,自然资源以天河风景区、浙东大峡谷、宁海温泉、茶山质量最好;人文旅游资源以十里红妆、黄坛四堂、江南民间艺术馆、宁海平调质量最优。
2002年,宁海县委、县政府举办了首届中国徐霞客开游节,而当时的初衷只是借文化唱戏促经济发展。此后,宁海每年举办一次开游节,目前已成功举办了八届。徐霞客开游节的举办,不仅扩大了宁海的对外知名度,推动了当地的招商引资工作,还有力推进了生态休闲旅游业的发展,成为宁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
然而,徐霞客开游节在举办初期也曾一波三折。“一开始,宁海的群众大多数都不了解。大家普遍认为,徐霞客是外地人,我们举办活动为什么不打自己的名人牌?”宁海大活动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回忆道。
经过综合调研分析,宁海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认为,《徐霞客游记》从宁海开篇,这本身就集聚了很好的文化旅游底蕴,我们不但宣扬徐霞客本人,更是在宣扬旅游文化及徐霞客的精神。在精心策划和多方论证下,宁海县确定了“以节促旅”的工作思路,即以节为媒,唱文化戏,搭经济台。
“实践证明,这是提升宁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一个绝佳机会。现在,举办好徐霞客开游节,已成为我们宁海全县人民的共识。”宁海县县长褚银良说,历届开游节的成功举办,对宁海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广泛凝聚起了人心,营造了积极向上、生机勃勃的发展氛围。
10年来,宁海县通过徐霞客开游节的举办,打响了“天下旅游,宁海开游”的品牌。徐霞客开游节也相继荣获全国节庆国际影响力百强、中国最具潜力十大节庆、中国十大人物类节庆和首届“节庆中华”最佳公众参与奖等诸多国家级奖项。
“通过成功举办中国(宁海)徐霞客开游节,宁海向世人充分展示了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秀丽迷人的山水风光和渊源深厚的历史文化,徐霞客开游节已经成为促进宁海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成为宁海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和宁海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亮丽名片。”宁海县委书记王剑侯说。
经过不断挖掘和打造,宁海以中国徐霞客开游节为代表的旅游节庆文化声名远播,不断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宁海已成为江浙沪等长三角区域游客的重要旅游目的地。2010年,宁海县接待国内外游客590万人次,同比增长15%;旅游总收入53亿元,同比增长16%。旅游已经成为该县又一重要的支柱产业。
挖掘传统资源
做大做强文化旅游品牌
“近10年来,我们在举办开游节、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的同时,时刻告诫自己,要在充分挖掘、科学保护、合理利用宁海历史文化、生态资源上下功夫,进一步做大做强宁海历史文化旅游名城的品牌。”宁海县委书记王剑侯说。
一次,宁海县领导在当地力洋镇海头村调研时发现,大片的拆迁场地中,残留着几座颇有特色的清代古民居,但破损十分严重。是拆还是留,村里镇里对此有不同意见,但一个实际问题是,如果保护下来,村里根本拿不出巨额的修缮资金。
“留,花再多的钱也留,因为古民居是历史文化性不可再生资源。对于保护资金,多方筹集。”宁海县领导当即拍板。经过科学规划,一个强调对古民居保护、突出传统文化传承,同时富有浙东海滨特色的海头村建设新规划出台了,受到了各方的认同和肯定。
“我们将海头村的经验在全县推广,同时规定,今后新村建设必须规划先行,凡是经有关部门特别是文化部门审核通过的,县财政将给予每村5万元的规划补助。”褚银良说。
“宁海平调”是起始于明末清初的一个地方剧种,宁海县以它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为契机,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和研究机构,落实专项保护经费。不仅如此,宁海县有关部门还动员了众多的民间文化爱好者,整理和挖掘出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医药等在内1486件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方面是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保护,一方面是对文化旅游资源的积极利用和开发。据悉,宁海县先后规划了“八大文化产业”,并积极加以引导和培育。经过多年努力,古老的“五匠工艺”重新焕发青春并开花结果,其中的木匠工艺已经在全国的家具产业中占有一席之地,泥金彩漆和三清木雕的年销售收入已经超过3000万元。目前,前童古镇、石头村许家山和深圳温泉特色文化一条街,成为宁海县农村地区开发文化旅游资源创业富民的典型。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需要保护与开发并重,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是开发的前提,开发是为更好的保护。如今,宁海县已经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和保护中得到了实惠。”褚银良说。
胡陈乡东山村种了大面积的桃树,可是,光靠单一的桃树显然太单薄了些,怎么办?当地村民充分挖掘桃树资源,举办了桃花故事、桃花诗词等系列文化主题活动,从桃花盛开到桃子成熟,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一年下来,村里农民的收入居然提高了40%,还带动了周围十多个村庄的生态文化游。城里游客的到来,还让村民学到了以前学不到的知识本领,也提升了农村整体的文明素质。
以“大景区”建设
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
“5月19日被确定为‘中国旅游日’,对宁海人民是莫大的鼓舞,也使宁海旅游服务业的发展从此翻开了新的篇章。”王剑侯说,未来五年,宁海将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发展方式的“转换器”、产业升级的“助推器”,全面推动经济社会的转型。
据介绍,宁海将大力建设全县“大森林”,形成融山、水、林、园、城为一体的公共绿地系统,提升城市宜居功能;打造“大景区”,放大宁海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生态休闲产业。宁海还将以“六大休闲基地”建设为重点,以国家登山健身步道和徐霞客古道为依托,将分布在全县的生态资源、景点景区、民俗文化、农家乐等进行有机“串联”起来,成为一个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大景区。
褚银良告诉记者,“519”是个巨大的品牌,将大力推动宁海旅游业的发展,鞭策宁海旅游向更高的目标发展。宁海要着力推广“519”这个品牌,加快旅游开发步伐,努力提升全县旅游整体发展水平。
据了解,“十二五”时期,宁海县将着力构建县域旅游一体化格局,不断加快宁海旅游产业全面转型。到2015年,宁海休闲旅游目的地产品、功能、营销、管理和服务体系将基本形成,长三角区域生态旅游名城、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健身休闲旅游先行区基本建成,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到2015年,我们宁海县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要达到1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要达到100亿元,其中入境旅游人数6万人次,创汇1500万美元。”王剑侯充满信心地说。
(责任编辑:曹伟)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