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5月13日 02:35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伍雨石 刘旭 发自北京
编者按
过去27个月里,中国汽车销量的增长一直高于预期。但是,在进入“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由于刺激政策的相继退出,以及部分城市治理交通拥堵政策酝酿出台,中国汽车产销量首次出现负增长。“十二五”期间,中国政府旨在改变经济结构,推进产业升级,提高国内消费的比重,但是汽车销量的下降,显示出的却是国内消费的信心正在由晴转阴。与此同时,由于国内汽车工业并未完成产业升级,行业生产资质良莠不齐,缺少对落后产能的淘汰机制,一旦市场容量增长进一步放缓,经过十年高速发展的汽车工业不能回落至适度增长区间内,中国汽车产业将面临“硬着陆”的风险。
每经记者 伍雨石 刘旭 发自北京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4月,我国汽车产销整体表现低迷:环比降幅超过15%,同比年内首次下降。汽车产销出现自2009年2月以来27个月的首次负增长。1~4月,汽车累计产销643.11万辆和653.39万辆,增幅分别比一季度回落2.39个百分点和2.13个百分点。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表示,今年中国汽车市场极有可能达不到10%~15%的增长速度,甚至会低于GDP增长。
有行业分析人士指出,在“十二五”规划产能或超4000万辆的背景下,如果汽车市场的增速持续低迷,中国汽车或在未来两年遭遇 “硬着陆”风险,平稳和理性的增长对未来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至关重要。
自主品牌受累政策
数据显示,今年4月,乘用车自主品牌共销售50.23万辆,环比下降19.28%,同比下降0.19%。1~4月,乘用车自主品牌共销售228.44万辆,同比增长2.07%,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5.82%,占有率较上年同期下降2.47个百分点。
对于自主品牌整体下滑的原因,董扬表示,一方面是政府对汽车行业的鼓励政策取消后,产品结构调整效应消失,自主品牌受影响很大,因为自主品牌多以1.6升及以下排量的产品为主;另一方面,自主品牌的增长有周期性规律,整体市场增长快时,自主品牌表现就好,整体市场下降时,自主品牌则首当其冲。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助理秘书长朱一平介绍,影响汽车工业增长的原因有五点:购置税优惠等政策的退出和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燃油价格的不断攀升、部分城市治堵限购政策实施、油耗准入政策的实施、日本地震,其中日本地震的影响在4月尤其明显。
日系下滑 德系稳健
受车市整体销量下滑的影响,美系与日系车境遇急转直下。
通用汽车在华市场销售首次出现同比负增长。通用汽车公司日前表示,2011年4月份在中国市场共计售出了20.34万辆汽车,同比下降4.6%。1~4月销量仅增长了6.3%,累计销量为88.90万辆。
微车行业增速明显下滑拖累了通用在华的整体表现。4月,上汽通用五菱微客销量10.11万辆,同比下降11.38%。
无独有偶,福特在华销量同样表现平平。数据显示,4月份福特在华销量比上年同期仅微增3%,为4.43万辆,月度销量增速为今年以来最低水平。
同期,受日本地震影响,日本在华合资企业产销量大幅受挫。统计数据显示,日系乘用车品牌4月共销售19.13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16.75%,与上月相比下降了3.25%,同比下降了3.07%。
日系汽车市场份额的下滑,令德系车企坐收“渔翁之利”。上海大众4月整车销售达到9.02万辆,同比增长15.3%,虽然仅为去年全年增速的一半,但仍较为稳健。
与生产中高级轿车为主的合资企业不同的是,豪华车销售成为4月车市的亮点。在中国车市4月行业增速不足3%的情况下,宝马、奔驰、奥迪三大豪华车品牌在华销量增长分别达到67.2%、46.9%和21.2%。
投资过热风险显现
面对今年的不利局面,此前乘联会曾呼吁,各大厂家的投资规划应该收缩,防止产能严重过剩。根据国内厂家的“十二五”规划汇总,中国在2015年将形成年产4000多万辆的产能,如果按照每年10%的增长速度,2015年汽车市场的规模是2908万辆,2015年底产能利用率仅为73%。通常,产能利用率低于75%就是严重过剩。而且,车市能否保持10%的增长还是一个未知数。
在5月10日召开的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月度信息发布会上,董扬表示,汽车业内对于产能问题的担忧,实际上是对投资过热的担心。他认为,当前是主流车企产能不足,而非产能过剩。“大型汽车集团的产能规划相对理性,投资也并未表现出过热倾向,反而是部分地方政府有投资过热的冲动。”
毫无疑问,中国汽车市场未来的增长潜力是规避“硬着陆”风险的最好方式,但是汽车消费市场环境的变化,使得中国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遭遇到了挑战,消费低迷和产能投资过热极易导致中国汽车“硬着陆”的风险。
董扬表示,目前来看,各大汽车公司新规划的产能即将在2012年集中释放,届时如果没有利好消费政策,仅依靠消费升级和潜在市场的开拓,能否消化新增的上千万辆产能,仍然是个未知数。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