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给流动性以合理“出口”

2011年05月14日 05:19 来源:金融时报

  程瑞华

  记者程瑞华在刚刚公布了4月份经济数据后,央行于5月12日晚间宣布,从5月18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今年以来第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此次调整后,大型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将达到21%,中小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也将高达17.5%。此举充分显示了央行回收流动性、控制通胀水平的决心。

  今年以来,央行以每月一次的频率,在过去4个月里先后4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本次为今年以来的第5次上调,也是央行自去年以来准备金率的第11次上调。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可冻结商业银行资金逾3700亿元。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央行选择在此时上调准备金率,意在将社会融资总量控制在适度水平,保持政策中性。虽然4月份M2增速已低于16%的目标水平,但表外融资发展较快、外汇占款估计也因人民币升值预期较强而增加较多、通胀预期仍未消退,流动性仍略显宽松,因此,需要继续加强流动性管理和社会融资总量的控制。

  与此同时,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经济数据显示,4月份CPI同比增长5.3%,虽较上月5.4%的增长水平有所回落,但仍旧保持在5%以上的高位,距离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全年4%的调控目标”还有比较大的距离。

  为应对当前流动性过剩局面,12日,央行还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重启了三年期央票。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表示,从目前来看,准备金率已成为央行管理流动性的常规手段,它与央票等公开市场业务双管齐下,表明了央行控制流动性的决心和力度。

  南开大学虚拟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教授刘晓欣表示,针对通胀压力较大这一现实,央行在此前发布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再次强调了加强流动性管理,央行首次指出了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这一货币工具所针对的对象是“由外汇流入等导致的偏多流动性”,并且“不存在绝对上限”。

  刘晓欣认为,央行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和外汇流动的变化情况,综合运用包括存款准备金率在内的货币政策工具,意在加强流动性管理,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适度,促进货币信贷适度增长。从根本上解决流动性过剩和通胀压力问题,在现阶段其关键在于要为过剩的流动性寻找和创造“出口”,即在“封堵”的同时进行“疏导”。而人民币“走出去”进程的推进是最好的疏导方法之一。大量国外资金进入我国之所以引起了我国国内的流动性过剩,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民币国际循环的不完整,只有“入口”,没有“出口”,大量资金只能滞留境内,成为推动我国通胀的“热钱”。而人民币“走出去”就是通过提高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可接受程度,为境内外人民币提供多种投资工具和渠道,使人民币能够在国际范围内进行运动,为境内人民币提供“出口”。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