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全球大宗商品市场进入新一轮调整期

2011年05月14日 07:34 来源:经济日报

  5月2日至6日的一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在经历了一季度和4月份的突飞猛进之后,因市场担忧全球经济放缓,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两年来最大单日跌幅,油价跌破100美元至每桶99.8美元,白银价格四天下挫25%,路透杰佛瑞大宗商品期货平均价格指数下跌3.9%,创两年来最大跌幅,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分水岭初现,全球商品市场进入新的调整期。

  首季商品价格持续攀高

  2011年一季度全球商品价格继续高歌猛进。去年以来,美、欧、日相继推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导致美元走低,商品市场需求旺盛,推动资源能源等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上涨。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报告预计,2011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通货膨胀率将分别达到2.5%和6.0%,当前通货膨胀已经开始从新兴市场向发达经济体蔓延扩散,遏制通胀将成为2011年各经济体重点关注的问题。另外,全球资本流动性泛滥以及中东北非动乱和自然灾害导致供给偏紧。在诸多因素影响下,今年首季全球原油、粮食、有色金属、贵金属等大多数商品价格涨势凶猛,至2011年一季度末,各类大宗商品价格水平均已达到或超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的高点。

  油价因中东北非地区局势动荡而大幅飙升至2008年夏天以来最高。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的产量近期也因中东北非局势不稳而略有下降;日本核泄漏也令全球重新谨慎审视未来核电产业发展,对原油价格走高产生了有力支撑。一季度末布伦特原油价格上涨了24.3%,与去年同期相比则上涨了44.2%。由于埃及局势引发全球对石油供应和运输安全的担忧,2月初布伦特原油价格突破了每桶100美元。3月中旬西方联盟对利比亚展开轰炸行动后,引发石油市场的紧张情绪蔓延,3月21日起迅速拉动布伦特原油价格上扬。利比亚局势致该国石油日产量减少四分之三,油价上涨到了过去两年以来的最高水平,4月初突破每桶120美元。

  贵金属方面,根据世界黄金理事会报告显示,由于欧洲债务危机重现、中东北非局势动荡、能源价格上涨及新兴国家放慢经济增长速度等因素,黄金成为主要避险工具。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造成全球通胀风险增大,尤其是食品价格大幅上涨,黄金保值功能突显。今年一季度黄金价格较去年末上涨2.4%,3月31日伦敦市场黄金价格达到每盎司1439美元,一季度黄金价格支撑了黄金长期上行的趋势。1月份,受获利盘回吐、经济复苏曙光初现等因素影响,金价一度回落至每盎司1300美元左右。但2月份以来,受地缘政治不稳、日本大地震等事件的影响,金价强势反弹,达到了前期高点。进入4月份以来更是连创新高,一度创下每盎司1500美元高位。白银是一季度伦敦商品市场价格增幅最大的商品,一季度银价上升了23.6%,季度末达到每盎司35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则上涨了116.4%。

  有色金属方面,一季度伦敦期铜价下跌2.4%,3月31日伦敦期铜价格为每吨9430美元,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伦敦期铜价格仍上涨了21.4%。锡价一季度涨了17.4%,较去年同期上涨72.4%。铂、钯与去年末季相比虽分别下跌了0.1%、4.8%,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上涨了7.6%、59.1%。铝、铅、镍一季度分别上涨了5.7%、5.1%、4.5%,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上涨13.6%、28.3%、4.6%。

  二季度商品市场出现逆转

  今年一季度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出现的上涨势头一直延续到4月份,并达到高潮。4月份原油、黄金和白银等商品价格皆达到突破性价位。然而,进入5月份后,商品价格分水岭骤现,5月5日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两年来最大单日跌幅。在各方担忧全球经济走势之际,路透杰佛瑞大宗商品期货价格指数下跌3.9%,创两年来最大跌幅,显示全球大宗商品市场进入新的波动期。

  银价突然逆转成为导火索。5月2日至6日,银价曾创下了每盎司50美元的新高,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飙升了175%,这让投资者担心大宗商品价格涨得太多、太快,已远远偏离供需关系的基本平衡,因而过去数月蜂拥而入的规模较小的银市散户投资者争相退出,造成5月2日至6日四天内银价急挫25%,使自去年以来一路狂飙的全球商品市场迎来分水岭。5月5日,美国市场油价大跌8.6%,跌破100美元/桶至每桶99.80美元,创3月中旬以来的最低收盘价。棉价和糖价分别跌4.5%和2.3%,目前分别比2011年的高峰值下跌23%和41%。

  银价和油价暴跌等迹象表明,原材料商品日益昂贵将导致其市场需求萎靡不振,投资者越来越担心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对全球经济复苏造成损害。根据美国劳工部报告显示,美国5月份的第一周首次申领失业救济的人数大幅攀升至47.4万,创去年8月以来的新高。另外,德国制造业订单意外下降4%。美国部分地区的汽油零售价调高至每加仑4美元,这被看作是美国经济的潜在转折点,一些决策者担心粮食和能源成本高企将威胁全球经济持续增长。

  对全球经济增长的担忧影响了投资者信心,投资者对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扬动力减弱的担忧加剧。分析家预计,这轮商品市场的调整可能将持续一段时间。一是因为商品市场进入牛市已长达两年时间,以当前的价格水平为起点,未来大宗商品价格走低的风险在加大,大宗商品价格将出现进一步的短线下跌。二是商品市场价格出现大跌的情况下,一般需要几周或几个月的时间来摆脱阴影和重建信心。另外,不少新兴市场货币政策正在紧缩,欧洲也在收紧货币政策,而美国能否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尚难确定,5月初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曾明确表示,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有加剧全球通胀、破坏全球经济复苏的风险。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