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5月15日 07:39 来源:经济日报
4月28日晚,第一届北京国际电影季圆满落下了帷幕。来自电影季的统计显示,电影洽商签约总额达到27.94亿元,创下我国电影节展历届交易额的最高纪录,其中,过亿元投资的大项目占80%。电影季也让影迷们经历了一次密集的观影盛会。从4月20日至29日,“北京展映”活动在20家影院放映来自42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60部影片289场,影片实现了多国别、多题材、多风格样式和高艺术质量,展示了世界电影文化的魅力,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为使更多群众共享电影文化成果,国产片票价每张不超过20元,境外片每张不超过40元,影院选择考虑到市区和郊区,使约2万名观众体验到了电影文化带来的乐趣。北京电影季正以高起点、更开放、更包容、更活跃的姿态成为国际电影节中引人注目的新亮点。
从创办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长春电影节和上海国际电影节,国内观众熟知的金鸡、百花电影节,到今年的北京国际电影季,经过近20年的探索,我国的电影节在不断创新中获得快速发展,逐渐形成了清晰的架构和特色,成为促进世界电影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成为增强中国电影和中国文化的影响力的重要舞台,吸引着全球电影人的目光。
我国的电影节起步较晚,与最知名的几大国际电影节相比,知名度和影响力还有一定的差距。而不少国际电影行家认为,中国的电影节有望后来居上,在不久的将来比肩老牌国际电影节。
随着我国的文化消费的快速增长,电影几乎是在第一时间里就品尝到了文化消费增长的甜美果实。票房的井喷式增长,意味着电影消费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巨大的消费潜力。与其他发达电影市场温和缓慢的增长相比,我国电影市场的快速扩容无疑将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正因为此,深入发掘中国题材,开拓中国电影市场,积极参与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成为我国各大电影节中交流的主题之一,同时也成为电影洽商中最为活跃的主题。
我国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也为潜力的释放提供了有利条件。2010年,我国共生产526部故事片,电影总票房达101.72亿元。这既是我国电影产业化改革8年的重要成就,也是一个承载着产业发展梦想的新起点。2010年全年累计63部次影片在25个电影节上获得89个奖项。有47部国产影片销往61个国家和地区,海外票房和销售收入达35.17亿元。在票房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大片一枝独秀的格局悄然发生变化,多样化、多品种、多类型的中小成本影片创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各种类型片“百花齐放”的产品结构体系正在逐步建立。影院数量和银幕数量是电影市场容量的决定性因素,也是电影市场扩容的关键。2010年,影院建设在连续几年高增长的基础上继续提速。全年新增影院313家,新增银幕1533块,全国城市影院银幕总数突破6200块。值得关注的是,2010年中西部地区和中小城市新增影厅数均达到全国新增影厅数的40%以上。专家预测,我国电影票房快速增长的局面仍将持续,院线和银幕的扩充将是未来几年的主线,投融资渠道也将进一步完善,这都为我国电影产业和电影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城市电影票房红火,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也取得了长足发展。根据广电总局公布的数据,截至2010年底,我国已组建农村数字电影院线240条,拥有数字放映设备42000多套,形成了遍布全国农村的数字电影放映新格局。各地放映影片已达800万场,全年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公共放映服务目标基本完成。
第一届北京国际电影季已经画上了完美的句号,今年6月我们又将迎来第十四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举办过13届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相信会带给我们新的精彩。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