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5月16日 13:05 来源:中国经济网
持续了将近两个月的“日化企业集体涨价”风波终于尘埃落定。
5月6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宣布,联合利华(中国)有限公司多次“散布涨价信息,扰乱市场价格秩序”,上海市物价局近日对其做出200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
事实上,就在日化巨头发出涨价信息的第一时间,发改委就开始“约谈”相关企业,不久后这些企业也纷纷发表“暂不涨价”声明,但是社会上关于日化涨价的预期仍然很大。如今,联合利华被处以高额罚款,日化企业的涨价“气焰”终于得到收敛,涨价风波告一段落。
勿庸置疑,联合利华的被罚对于整个行业具有很强的警示意义,但除此之外,此事件的背后又有着更多的质疑与争议。为何只有联合利华一家日化企业被罚?处罚的依据难道仅仅是“散布涨价信息”?更有看得更远的业内人士指出,为何相关部门处理日化企业涨价与石油企业涨价的方式相差甚远?
“质疑”风波又起。
“枪打出头鸟”的寓意
在这次联合利华被罚事件中,毫无争议的一件事就是“处罚联合利华是正确的决策”,尽管高达200万元的罚款有些出人意料,但发改委的这一行为受到大众的一致认可。
据了解,自联合利华3月份对外宣称涨价以来,曾多地引发了日化产品抢购潮,调查资料显示,联合利华散布涨价信息前一周与后一周的市场销量相比,上海超市日化产品销量平均增长21.2倍,其中联合利华公司旗下部分单品销量增长高达六七十倍。
由此不难看出,联合利华3月份向市场“吹风涨价”的行为对市场以及消费者造成了极大的恐慌,也扰乱了市场的正常秩序。因此,发改委责成上海物价局对其进行处罚可谓合情合理。
事实上,除了依法处罚联合利华的违规行为,发改委处罚联合利华还有更深的寓意。
“处罚联合利华可以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对于整个行业都具有警示意义。”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洪涛指出。
尽管“涨价风”吹出后不久,发改委就介入约谈相关企业,但联合利华等企业给出的“暂缓涨价”的答复并不能让消费者放心——仅仅“约谈”并不能让这些企业打消涨价念头。
发改委或许有着与消费者同样的担忧,因此选择“枪打出头鸟”来“杀一儆百”。发改委方面曾明确指出,这次严厉处罚,目的就是为了提醒所有经营者,特别是所占市场份额比较多、在行业内影响比较大的企业,依法行使自主定价权,自觉杜绝串通涨价、恶意炒作、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
“发改委的这一做法必定会有所成效,处罚联合利华的行为凸显了发改委规范市场的决心。” 北京大学中国战略研究中心新生经济研究所所长郭夏表示。事实上,众多的日化企业也深刻感受到这种“决心”,短期内打消了涨价的念头。
近日,记者随机走访了北京市的几家超市卖场发现,自处罚结果宣布以来,日化产品价格稳定,相较上一周的产品价格,最近几天的产品价格还略有下降。当然,随着夏季日化产品消费旺季的到来,商家开展各种促销活动,也是价格相对下跌的原因之一。
企业躁动的“心”静下来了,民众对日化行业短期内涨价的预期也开始降低,抢购日化产品不再现,民心得到了稳定。
还需要指出的是,此次对联合利华的处罚,可能会让众多的日化企业被动地在控制成本上下工夫。比如,企业开始认真考虑从每个环节上开源节流,以此化解来自上游行业传导而至的成本。宝洁在此方面也已有了规划,“我们可以采取材料替代、材料精简、简化内部官僚等级、管理数字化来缩减成本,使企业灵活应对各种变化。” 宝洁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麦睿博不久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散布涨价信息”的背后
发改委处罚联合利华的确对日化行业来说起到了一定的规范作用,但是,积极作用的背后仍旧存在一些质疑——高调宣布涨价被罚,那么默默预谋涨价的行为应该怎么处理呢?众多业内人
士有着这层担忧。
“在这次涨价风波中,联合利华因散布涨价信息,扰乱市场秩序被罚,这合情合理,但是对于也参与了此事,但相对低调的宝洁却并没有任何惩戒,这点让人有些难以理解。”一位长期关注日化行业的经济学专家指出。
对此,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洪涛也持同样的观点。本质上来说,闷声涨价与提前预告并涨价,没有任何区别。如果是一家在行业内占据巨大市场份额的企业,哪怕它埋头涨价,一样会在市场和社会上引起震动。
“所以这次对日化涨价事件的定性不应该把焦点放在‘提前散布涨价信息’上,而是‘串通涨价’。”上述经济学专家对中国商报记者明确指出。
该经济学专家谈道,社会上对发改委未处罚宝洁的做法质疑声音很大,认为宝洁也难逃其咎,但是只因宝洁并没有高调对外宣称涨价,因此逃过一劫。但众多的事实证明,宝洁实则与联合利华有着一样的“野心”。
问题的本质一样,然而只有联合利华被罚,这难免让人对“散布涨价信息”的罪责产生质疑。
毫无疑问,联合利华提前散布涨价信息是一种扰乱市场秩序的违规行为,但其实质的目的并不是以散布涨价信息来提升短期的销量,在其背后,还隐藏着更深的目的——实现行业集体涨价。
(责任编辑:何欣)
对此发改委方面也心知肚明:联合利华采取提前高调发布涨价信息等手段,通过媒体集中报道以试探市场反应,并希望竞争对手跟进涨价,给了行业竞争者之间一段相互协调价格策略的时间,进而达成价格协同行为,在保持市场份额不变的基础上实现行业集体涨价。
事实上,在联合利华的“暗示”下,宝洁已然开始跟进——私下向零售商下发涨价通知,日化巨头串通价格、引导行业集体涨价的野心已经昭然可见,但最终只有联合利华一家企业被罚,并且归罪为“散布涨价信息,扰乱市场价格秩序”。
“发改委这样做,很可能是目前没有确凿的价格垄断证据,并且,毕竟日化企业并没有实现集体涨价,基于这些考虑,发改委才做出如此决策。”该经济学专家分析。
或许正如上述专家所谈,发改委方面有着众多的难言之隐,但是,仅仅处罚一家企业,又仅仅是因为“散布涨价信息”恐怕很难长期抑制日化行业涨价。业内专家也纷纷表示担忧,联合利华被罚致使日化企业短时间内不会涨价,但风头过后,难保一些企业钻法律空子——不对外发布涨价信息,默默涨价。这样,日化行业集体涨价的一幕将会再次上演。
“双重标准”引发争议
发改委只责罚联合利华一家企业的做法或许有着众多的理由,但无论如何,日化行业的涨价风波到此告一段落。但是,同样出现涨价现象的日化上游——石油行业并未像日化行业一样得到规范,这一点让众人难以理解。
众所周知,日化行业预谋涨价的最大原因是企业难以承担巨大成本压力,而上涨的成本压力很大一部分来自原料成本的上涨。日化行业所用的原料大部分是石油副产品,而目前国内的石油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中石化与中石油两大巨头还在不断地涨价,这让日化企业有些吃不消。
“事实上,石油企业的不断涨价早已让日化企业不满,如今,日化企业涨价并未成功就受到了如此严厉的处罚,而一直高涨不断的石油企业甚至没有受到任何部门的‘约谈’,有欠公平。”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直接点明。
一直以来,因涨价问题,发改委曾多次约谈相关行业的龙头企业,这些企业也纷纷响应发改委“不涨价”号召,但发改委惟独对涨价不停的石油巨头“沉默不语”。如今,因石油涨价而预谋涨价的日化企业受到了处罚,作为上游产业的石油企业仍旧是相安无事,这迅速激化了大众与发改委之间的矛盾。
“发改委已经涉嫌执行‘双重标准’了。国家发改委只‘约谈’下游消费类企业,对上游石油国有垄断企业的涨价听之任之。”上述业内人士指出。
这样的“双重标准”阻碍了日化行业的正常发展,一切压力都让日化企业承担,如果这样的局面持续下去,暂且被压制的涨价预期将会再次被放大。业内专家倡议,国家相关监管部门一定要公平执法,充分协调各方的利益。
涨价前到底该不该提前告知市场
近日,宝洁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麦睿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我们也不排除采取涨价的行为。”麦睿博还接着指出,“我们在真正实施产品涨价前不会做出任何评论,不会做出这种涨价通知。”
众所周知,宝洁在这次日化企业涨价事件中未被处罚完全得益于其“三缄其口”,而联合利华也就是吃亏在嘴上。当然,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联合利华高调发布涨价信息有着其他的目的,并不是一种合法的调价行为,因此被处以高额罚款。
如今,宝洁方面称“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会考虑涨价,这表明,宝洁那时的涨价一定会是合理的正常调价行为,但是为何合法的调价行为也不可事先告知市场呢?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洪涛认为,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在产品价格变动之前,应提前告知市场,以便零售商与消费者做出正确购买选择和判断。
据了解,2010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曾印发相关文件,提出“景区门票价格调整要提前半年向社会公布”。提前向社会公布景区门票的价格可以让旅行社做好调整价格的准备,减少它们的损失。而日化供应商也应该提前告知市场,让零售商可以提前存货,以便有个缓冲期。告知消费者也是尊重消费者选择购买的权利。
但是,北京大学中国战略研究中心新生经济研究所所长郭夏却持有不同的观点。“中国消费者很容易‘跟风’,如果提前发布涨价信息,一定会造成哄抢现象。”考虑到中国的国情,郭夏认为“偷偷”涨价也是有情可原。
郭夏举例,比如说每次油价上涨之前,相关部门都会在前一天告知市场,有些时候甚至会在半夜发布涨价信息,这主要是为了稳定市场。如果提前发布涨价信息,一些投机倒把的商人就会介入,涨价前提前存货,涨价后再以高价卖出,从而影响市场的正常价格秩序。
事实上,洪涛与郭夏的说法各有各自的道理。提前发布涨价信息有一些好处,也会产生一些问题,这需要相关部门权衡之间的利弊来做出决定。并且,业内专家指出,不同的行业,行业内不同规模、地位的企业在选择是否提前告知消费者涨价信息时,都会有不同的做法。一般情况下,关乎国计民生的行业以及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在行动时尤其要谨慎,提前告知市场引起恐慌的可能性很大。
(责任编辑:何欣)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