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5月17日 03:01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万敏 发自北京
上周四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大型银行的准备金率已达21%的历史高点,但在央行控制通胀的决心下,多数分析人士认为存款准备金率显然未见顶,年内仍有上调可能。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结构金融室副主任刘煜辉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未来资金向国内涌入的速度可能会越来越快,而存款准备金率仍是优于公开市场操作的一项调控工具。
信贷资源结构矛盾突显
为什么在4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仍有17.5%和一季度17.9%的增速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担心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这或许与央行年内5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并没有直接的关联,刘煜辉认为,中国的银行资金紧张是个结构性问题。私人部门的企业获得贷款的渠道窄,难度高,这是结构问题造成的。“实际上,从今年来讲,全社会的融资量并没有严格收紧,信贷的投放也不是特别紧张。”
根据央行数据,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2.24万亿元,同比少增3524亿元,降幅13.85%。今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加4.19万亿元,同比少增3225亿元。
“结构性的问题,存在于过去两年政府项目摊子铺得太大,银行的初次资金投入之后,为了保证自身的资产安全,就会有接下来的投入,需要大量的信贷支持,这是银行的‘刚性支持’,占据了大量的信贷资源,所以挤压了私人部门的信贷资源。而且未来两年这种情况都可能持续下去。”刘煜辉表示。
显然,银行的信贷结构调整不可能一蹴而就,更短期的问题就摆在眼前,东莞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邓茂对记者表示:“今年以来我们看到银行对票据的规模已经压缩了很多,下一步肯定会开始压信贷,企业从银行贷款将越来越难,民间利率也将越来越高。”
从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解读,显然控制通胀仍然是优先级别最高的问题。“央行对准备金率的调整方式,是在调整之后观察商业银行、实体经济的反映,再决定下一步的调整方式。现在,各方面的数据还较为平稳,没有发生大的下滑。”兴业银行资金运营部分析师蒋舒表示。
三大调控工具存准率最灵活
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公开市场操作,这三样是央行在对货币进行调控时最常使用的工具。何种时机选择何种工具组合,则直接体现了央行的调控艺术。
如果用排除法来看,首先,加息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加息需要考虑的因素更多,比如利差引起的热钱流入。”蒋舒表示,存款准备金率则更为灵活,“央行所谓的存准率不设绝对上限,应该理解为决策层对抗通胀决心的表现。对存准率不设绝对的明确目标,是指不放弃调控的灵活性。”
此前,央行在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和多位领导公开讲话中均表示,存款准备金率没有绝对上限。
其次,公开市场操作,在上周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同一天,央行重启3年期央票,曾一度引起央行将着重公开市场的方式回收流动性的猜测。但是,“公开市场操作的成本远高于准备金率,准备金率越往上调,央票利率越往上走,央行运用央票回收流动性的成本越高,使用动机就越小。”刘煜辉如此总结这二者之间的关系。
目前一年期央票参考收益率为3.305%左右,3月期的央票参考收益率为2.9%左右,相比之下,央行对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支付的利息仅为1.62%。
对冲压力仍大
“预计4月外汇占款将再次走高,有可能接近5000亿元。”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闫伟在其报告中指出。
一季度在贸易出现逆差的情况下,新增外汇占款超过了1万亿元,而4月份的贸易顺差则为超预期的114亿美元。
刘煜辉认为,如果中国的经济没有出现减速——至少目前的数据显示投资依然旺盛,人民币汇率升值步伐加快的话,资金向国内流入的速度肯定是越来越快的。从去年年底以来月度平均外汇占款新增在4千亿以上,央行用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方法实际上还无法完全对冲掉。
蒋舒认为,美国还没有加息,而美元是否加息则会影响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化,对中国的输入型通胀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在美国真正开始加息之前,中国的紧缩基调不会变,而准备金率作为一个更方便的工具,将会被更为频繁地使用。
“央行的货币政策调控还有更优先的目标,并不会只顾及银行的情况。如果5月份的CPI继续居高不下的话,年内仍然会有1~2次的上调存准率的可能。”邓茂表示。
中国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幅9.7%,3月和4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已经连续两个月保持在5%以上,而政府年初制定的目标是全年CPI涨幅为4%左右。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