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三聚氰胺赔偿基金运作不应成谜

2011年05月17日 04:27 来源:新京报

   ■ 观察家

   三聚氰胺事件赔偿基金的运作不应成谜,2亿元的赔偿基金具体怎么花,还剩多少,近30万受害儿童家庭和公众需要一个答案。

   据《瞭望东方周刊》报道,2008年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之后,在政府相关部门主导下,中国乳制品协会牵头由22家涉案企业集体出资成立了总额2亿元的医疗赔偿基金,作为对毒奶粉事件近30万名被确诊患儿的善后措施。然而,时至今日,该医疗赔偿基金的赔偿情况、管理运作方式、现金余额却一直是谜。

   三年前,举国上下为近30万名受伤害儿童而悲,那是一段令人刻骨铭心的回忆,在坏消息满天飞的当时,惟一让人稍感宽慰的,就是针对受害儿童的赔偿基金的建立,它被认为使受害儿童及其家庭获得了一个长久的保障。

   不过现在看来,人们可能有些乐观了。2亿元的赔偿基金对于近30万受害儿童而言,实在是杯水车薪;并且,2亿元怎么花,被秘而不宣。

   应当说,为三胺奶粉这样导致大规模人群受害的事件,建立专门赔偿基金是好主意。曾经,我们习惯于一出事就由政府包揽“善后”的行政主导救济模式,固然这一模式的效率高,但问题在于,它往往只管一时,不管长久,而且,不能建立明确的责任分担机制,动辄让纳税人要为肇事的个人和企业“买单”,这更有违社会公平。因此,才有了赔偿基金这一制度“创新”。

   但这一制度“创新”似乎正被人为扭曲。法律界人士根据卫生部门公布的确诊人数,以及现行法律规定的较低赔偿标准,推算出赔偿资金至少为39亿元,然而22家乳企掏了2亿元就得以“过关”,不知相关部门作出这样的决定的依据何在。而赔偿基金的管理权为何落在了中国人寿一家企业的头上,也不得而知。观诸各国经验,类似这种赔偿基金的管理,往往由受害者代表、律师、会计师、相关领域专家等多方共同参与,互相监督资金公平公正地使用。

   更让人不解的是,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强调赔偿基金的问题“不宜对外报道”,甚至将其定义为“国家机密”,如果善后尽责,行事坦荡,又何惧监督?

   三聚氰胺事件赔偿基金的运作不应成谜,2亿元的赔偿基金具体怎么花,还剩多少,近30万受害儿童家庭和公众需要一个答案。2亿元显然不足以给近30万受害儿童长久的保障,有必要考虑追加注资,如通过乳企、政府、社会捐助多方筹措,并借此建立受害儿童家长、专家、企业、政府等多方参与的基金管理模式。

   在食品安全事故、产品质量风波、环境污染等侵权事件频发的当下,摆脱政府万能,建立长效机制,采取国际通行的赔偿基金善后模式,应当是一个方向,但对此问题,专门的法律和行政法规尚无相关规定,这也正是2亿元基金能够神秘运作,受害儿童家长、媒体却无可奈何的根源所在。因此,立法机关当有所作为。

   □韩涵(媒体人)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