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5月17日 08:12 来源:中国经济网
《澳门日报》13日发表社论说,有专家在比较中美先后召开过的三轮对话时认为,第一轮是互相试探,第二轮具吵架、较劲意味,这一轮则更具建设性,道出了中美关系向前发展的变化。
文章摘编如下:
为期两天的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十日在华盛顿闭幕。这次以中美元首代表名义举行的对话的最重要成果,是由中国副总理王岐山和美国财长盖特纳签署的协议。协议全称《中美关于促进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和经济合作的全面框架》,被形容为“里程碑”式协议,未来它将作为规范性的政策框架指导中美发展经济关系。
协议明示,中美今后将基于共同利益,从战略性、长期性、全局性角度,推进更为广泛的经济合作,以共同建设全面互利的经济伙伴关系,增进两国繁荣与福祉,推动实现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从这一表述,已可感受到这一协议的份量与重要性。
这个协议分五个部分,分别为原则、深化中美宏观经济合作、发展更加平衡的贸易投资关系、深化在金融领域的合作及加强区域和国际经济合作。为达成这个协议,双方在会谈中深入交换意见,涉及的内容达六十四项,非常细致。从放宽美国对华高科技产品出口限制到公平对待中国企业赴美投资,从全球金融监管到欧洲债务危机,都涵盖在内。
两国在广泛的问题上取得了许多重要共识。其中不少问题曾长期困扰着中美双方,令贸易和金融领域发生磨擦。这份协议将成为两国处理有关问题或冲突的指导原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外,这一框架还明确了两国将开展更大规模、更加紧密、更加广泛的经济合作,亦将为两国间的经济合作开辟更宽广的空间。
去年九月和今年一月,温家宝和胡锦涛分别在美中两地会见过美国总统奥巴马,建议中美应在财政、金融、经贸等领域展开全面合作。这轮中美对话和经济合作框架的确定,可以说是实现了两国元首的目标,必将对中美关系的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现今,中美两国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美国是中国第二大出口市场,中国是美国增长最快的出口市场。两国的经济总量占了世界的三分之一,贸易总额占世界的五分之一。中美经济关系已经远远超出双边范畴,具有全球性影响。两国加强经济合作,定可给双方和全球经济带来新的动力。
至于战略范畴,这轮对话也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从建设中美合作伙伴关系到增进战略互信,从促进中美在亚太良性互动到加强在重大地区及全球性问题上的合作,都深入交换了意见。首次启动亚太事务磋商,是这次对话的一大亮点。这一平台的设立,有利于两国的沟通,避免对对方的战略意图产生误判,从而有助于促进彼此的互信和维持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
战略对话还涉及国际热点问题以及能源、环境、气候变化、科技等广泛领域,共取得四十八项成果,无论是伊朗核问题、朝鲜半岛局势还是反恐问题等,双方都表现出积极的合作意愿,以充实两国的合作伙伴关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评价战略对话时说,“我认为,我们在每个问题上都如此敞开对话,我们已经建立信任,原因在于我们未把任何问题摆在桌下或议程之外。”
有专家在比较中美先后召开过的三轮对话时认为,第一轮是互相试探,第二轮具吵架、较劲意味,这一轮则更具建设性,道出了中美关系向前发展的变化。无可否认,中美之间仍然存在不少分歧,有时甚至会有磨擦,这是彼此国情差异使然。但只要中美双方本着坦诚沟通、求同存异、突出共识、加强合作的态度,两国的关系一定会继续向前发展。
盖特纳财长用中国人惯说的“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这句话来总结这次中美经济战略对话,确实非常贴切。随着中美两国的依存度越来越高,中美只有加强合作,同承责任,才能共迎挑战、共谋发展。
(责任编辑:王惠绵)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