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5月18日 07:59 来源:经济日报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大诗人李白曾经在名篇《蜀道难》中发出这样的感慨。
今天,游客可以惬意地漫步古蜀道,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体验历代建设者的勇气与智慧。而将这一艰险的古蜀道开发成为奇雄秀丽的风景区的契机,就是灾后重建。
“受灾是苦难,重建是机遇。”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副区长张大鸿直言。见到他时,他刚刚结束在西安的推介活动。活动推介的,就是位于朝天区的明月峡景区。明月峡位于秦巴南麓、川陕甘接合部,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剑门蜀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3年前的地震给明月峡带来了严重的损坏。现在的明月峡景区已经修葺一新,除了散落在嘉陵江中的巨大碎石,几乎已经看不到地震的痕迹,只有加固山体的巨大“螺帽”和密实的防护网喻示着曾经的创伤。
“以前我们做了十几年的景区规划,但都苦于没有条件建设。我们这里有全国保护最好的、孔眼遗存最多的古栈道,还有大家熟悉的三国文化,历史人文景观非常丰富。在我们方圆百米以内,就有古驿道、栈道、纤夫道、嘉陵水道、川陕公路以及宝成铁路复线通道,是一座天然的交通博物馆。这么好的条件,过去却没有条件建设,真是可惜!”张大鸿说。
灾后重建为明月峡景区的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将景区建设与灾后重建紧密结合,明月峡完成一次难得的飞跃。朝天区投入资金1.7亿元,在江岸峭壁上,用先秦栈道的旧孔眼,沿“嘉陵云栈”的路线,采用古式制作工艺复原了一部分古栈道。复原后的古栈道颜色古朴,铺设了木制的围栏,坚固稳健,任脚下是江水滔滔也可以闲庭信步。重建之前,游客可以到达的栈道只有200米,不足今天的十分之一,而且是没有任何装饰的土路;景区的面积还不到今天的二十分之一,服务人员只有今天的十分之一。今天可供电瓶车通行的约8米宽的石板路,重建之前也只是一段窄窄的土路。整体规划,科学建造,建成后的明月峡景区成为国家4A景区,面积达6.1平方公里,名副其实地成为“古今交通的活化石”。据张大鸿介绍,自2010年11月重新开放以来,已经迎来了5万多名游客,古栈道重新焕发了生机。
在古蜀道的重要关隘剑门关,灾后重建更是带来了脱胎换骨的变化。重建之前的剑门关,角色颇为尴尬:在1982年国务院颁布的首批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剑门关是惟一没有成为4A景区的一个。“过去我们剑门关,可以说是有景无区,有文无形,有名无实。”剑阁县委书记冯安富坦言。
汶川地震使剑门关景区受损严重。准备灾后重建之时,恰逢剑阁县考虑调整发展模式的重要关头。“我们希望能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将我们县的优势资源转化出来,大力发展旅游业。剑门蜀道就是我们发展旅游业最具有比较优势的项目。”冯安富介绍说。剑阁县依托剑门关雄奇的山岳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按照5A景区标准进行了全方位的深度开发。经过14个月的开发建设,剑门关景区基本完成了重建任务,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亿余元,成为四川省首个完成的灾后旅游重建工程。重建后的景区游览面积扩大了50倍,新增景点90多处,剑门蜀道风景名胜区被列入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剑门关景区获得国家4A景区和“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殊荣。
“从2010年4月正式对外开放到现在,剑门关景区旅游接待人数达到112万人次,门票收入1800多万元,相当于整个剑阁县地震前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38%,旅游综合收入达到了8.32亿元,促进了3000多人就业。我们对景区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冯安富自豪地说出了一串数字。
明月奇险,剑阁峥嵘,古蜀道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着四方来客,展示着灾后重建的新成果。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