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5月18日 18:23 来源:上海侨报
2011年5月12日,中国汶川8级大地震发生满三周年。一天前,日本9级大地震发生满两个月。两场令世界震惊的地震恍若昨天:滔天的海啸、游泳的汽车、飞上屋顶的渔船、断裂的道路、生死两重天的分离、恐怖的废墟化核电站……
在自然灾害发生后,人们在共同纪念,为逝者祈福、为生者祝福。在日华人表达爱心的行动也仍在继续。
本报记者_彭卡 特约通讯员_曹歌
人非草木 孰能无情
挂念灾区 “潜”回日本
“明天别休息了,帮帮忙去运送些货。”星期五临近下班时分,在日华人程辉突然接到熟人的电话,他不禁对这带着有命令性的邀请感到好奇,仔细一问才知,原来是他的一些朋友筹集了几箱公司里的商品,准备要去日本地震灾区慰问灾民。
“你们不是‘愤青’吗,这是为何?”在程光的印象里,这几位朋友以往谈到中日关系时往往都会言辞激烈,但这次却主动无偿进行援助。
朋友的一席话让程辉释然,“毕竟在日本生活很久了,仙台、福岛都去过。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何况在这样重大的自然灾害面前,人的生命才是最重要的。”
“朋友说这番话时虽然语言很平静,但是却让我感动。我觉得,其实近80万生活在日本的华人,大多数都是这样想的。”程辉说,“中国是我们的第一故乡,但像我们这些来日本10年以上的华人,也都对日本的山山水水产生了感情。”程辉曾在地震发生后回到中国,但现在“也是不顾国内亲友的反对,悄悄‘潜’回了日本”。
程辉整个周末都在朋友公司帮助整理货物,“一直干到晚上11点。大家都在认真地挑选货物,质量要求比平时销售的商品还要严格。”程辉说,“然后是联系支援机构,选择出行路线,确定集合地点,准备出行的食品和饮料,一直忙到后半夜。”小睡一会后,程辉和朋友们便出发了。
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
在日华人 自发援物
“此次举世罕见的日本9.0级大地震发生后,日本民众处变不惊、秩序井然,行商坐贾从不趁机抬高物价,保险公司也不援引‘天灾非人力所能抗拒’的条款拒绝理赔,这确实让日本灾民们心安不少。”程辉说,对比之下,日本政府救灾措施却不到位,官僚主义严重。“从星期五下午到星期六早晨,朋友们一直在和日本的各个救援机构打交道,但都不得要领。对方总是回复说‘需要研究和调查,要进行合理的分配才可决定受援单位’。”
因为程辉所在日本华人社团和留学生组成的自发援助团的成员,都只有星期六才有空闲时间,在和有关部门“磨矶”到10点多钟,大家决定直接去灾区赠送,“总不能让我们拉回来吧?”
开始上路了,目标是千叶县旭市,大家都很兴奋。“穿过江户区,就上了京叶高速公路。道路十分拥挤,有很多大型运输车辆都朝着灾区的方向行驶。”经过近3个小时的疾行,程辉和朋友顺利到达了旭市市役所。
有钱出钱 有力出力
周末赴灾区援助灾民
旭市市役所认真接待了这批自发来援助的华人。“首先给我们介绍了受灾情况。旭市是离东京最近的受灾区域,也是海啸所破坏的最后区域。当地的震级为7级弱,海啸最高达8米。”程辉介绍说。
“市内有4个震灾避难所,救灾物资都存放在一个学校的体育馆。市役所的工作人员介绍完毕后,又给了我们画了一个地图。大家相互深深鞠躬告别,我们又赶紧沿地图赶到仓库,卸下了赠送物资。”在临时作为存放救灾物资的体育馆里,已经堆满了各种全新的商品,“很多都是民间会社赠送的,在这里等待分配。”程辉说。
离开旭市后,华人自发援助团又驱车往千叶的犬吠埼疾行。“旭市地区虽然说人员伤亡不多,但是赖以为生的旅游业受到了重大的打击。”援助社团成员看到著名的九十九里滨、饭冈灯塔、中古里海水浴场等都受到海啸的袭击,“游泳场防波堤全部破损,道路断裂,电线杆倾斜,这些昔日嬉戏的地方都已经面目皆非。而渔港就更加狼藉不堪,越看越觉得心情沉重。”
延伸阅读
5月10日,位于东京市江东区的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教育处内,外交官们正在紧张而有序地工作,留学项目申请、留学生创业大赛、“汉语桥”世界大学生汉语比赛,一切恢复如初。
两个月以前,这里曾是24小时连续运转的“火线”。大灾当前,中国驻日本大使馆的所有人员日夜奋战,把仅有时间留给了留学生平安信息的发布,直到确保所有中国公民、留学生安然无恙。
在日本的中国公民人数众多、分布广泛,特别是近9万名中国留学生,大多是20岁上下、独自在日本、远离亲人的年轻人。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多次派工作组前往灾区,展开救助、组织中国公民紧急撤离。
地震发生第二天,正好是东京地区学友会换届会议,公参孙建明来到会场,进行紧急动员。驻日使馆教育处指导全日本学友会启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发布地震紧急安全通知,提醒在日全体中国留学生注意安全,公布学友会紧急联络电话和邮箱,紧急通知各地区、各大学学友会立即联系所属中国留学生,确认并及时统计和报告本校中国留学生的安全情况。各地区和各大学学友会也立即启动了应急机制,各级学友会干部分头联系中国留学生,并及时通报情况。
东京大学、东京工业大学、早稻田大学等十余所大学的中国学友会还组织了募捐,很短时间内募集近50万日元。
在最紧急的时刻,教育处的家属主动请缨,承担起搬运物资、协助办理留学回国人员证明、食堂帮厨、打扫卫生等工作。由10名女馆员及家属组成的妇女小组一度成为连接在日同胞与祖国亲人的纽带。地震发生后,中国驻日本使馆成立“咨询救助组”,接听对外公布的多部24小时应急值班电话。妇女小组正是这个咨询救援组的主力军。大家的共同信念是,“决不能让寻亲、求助的热线电话无人接听,决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寻亲线索,决不能让平安信息的发布中断”。
自日本地震及海啸灾难发生以来,中国驻日本大使馆网站共公布了102期在日中国公民平安信息、26期留学生平安信息,确认15035名中国公民平安。驻日使馆网站的点击率高达8400多万次,成为各大媒体和无数中国家庭的重要信息来源。
很多在日本的中国人表示:“只要中国大使馆24小时热线电话不断,就是给我们最好的‘定心丸’。” (高靓)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