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高速的投资性增长不应持续

2011年05月20日 01:31 来源:中国企业报

  罗天昊/文

   随着贷款额度的逐步加紧和经济运行的微观表现,市场关于下半年重新放开货币调控的呼声渐起。2011年一季度,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高达39465亿元,同比增长25.0%。历经多年的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势头,仍在持续。

   货币冲动最直接带来投资冲动。从2002年起,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的平均增长率,即达到改革开放以来最高水平。2010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高达278140亿元,增长23.8%;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更达到30.1%。

   考究现代国家的高速发展期,我们可以发现,经济的腾飞,确实要经历高投资的阶段,但在长期时间内,固定资产投资理应保持合理、可持续的发展速度。而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不仅远远高于现代国家的平均水平,亦远远超过曾实行赶超战略的日、韩、美、德等国,固定资产投资率和增长率,均为全球历史之冠。

   我国近几年的经济增长中,主要依靠工业和投资的拉动作用,第三产业和居民消费比重,则始终徘徊或发展趋慢。而工业的增长,主要又来自重工业和资源性行业,2009年以来的经济刺激计划,多偏向于这些行业。产业的失衡,不仅造成了中国经济结构的失衡,也造成了未来发展的可能偏颇。

   而从国家的发展历程来看,中国改革开放30年,保持了年均近10%的年增长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种制度红利,是国家从计划走向市场、大幅度降低制度成本的必然。这种飞跃,是社会和经济发生重大变革时的原生活力。

   但一个国家的飞跃期,不可能无限长久。从高速期向平稳期过渡,是现代国家成熟之后的普遍经济走向。可以预见,未来中国也将进入一个中速发展期,而这才是国家发展的恒定期。

   国家飞速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一为全面深刻的社会经济变革,中国的高速发展,就是变革激发了蕴藏的经济活力;一是技术革新和产业勃兴,如英国当年的工业革命和美国信息革命。中国未来的希望,在于继续深化变革,从社会结构、运作模式、经济结构等多领域广泛推进,并实现从投资到消费驱动模式的转变,如此方有可能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期后,迎来另外一个高速时代。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