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社评:何时慈善不再成为祭坛

2011年05月20日 09:17 来源:中国经济网

  从去年巴菲特、比尔?盖茨来华举办慈善晚宴开始,整个中国的慈善意识开始快速转型,主要是从传统慈善转向现代慈善。在这个转型过程中,整个中国社会通过矛盾意见的交锋,开始往现代慈善大步迈进。中国慈善事业要迈向现代慈善,必然要和传统慈善理念多方面地交锋、融合,使中国大众的慈善意识得到快速提升。

  现代慈善,对捐款者不要做非常高的道德拷问,我们不能要求任何一个慈善家都必须是道德完人。不准慈善家有任何缺点,甚至不准他过去有任何缺点,这种苛刻的慈善观不仅会损害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反而会把“慈善”做成了“祭坛”。

  过于苛刻的慈善观会形成一种抑制,就是不做慈善、不捐款。中国社会目前就形成了一种自我抑制模式:一个慈善家捐多了,说你作秀;捐少了,说你铁公鸡;你承诺的捐款推迟到位,说你是“诈捐门”,最后大家发现,在中国,不捐永远有理,永远站在道德制高点。

  在慈善捐助方面,过高的道德标准,结果是过低的道德结果。因为大家都不捐,不捐就是空谈。大家都知道,深圳有一个慈善家叫丛飞,丛飞先生临去世的时候,曾跟我说过一句心里话,他说:中国的慈善现在是“祭坛”,谁上来就得死,就不准许他有半点人性,半点缺点。这种慈善观念,我们全社会都要警惕。

  对有缺点的慈善家,我们要允许并鼓励他们做慈善。做慈善中有缺点,也要欣赏,也要宽容,只要他不是拿这个招摇撞骗的。他有缺点,比如喜欢展示自己,炫耀自己,喜欢被认可,我们就说他好,为何不可以?所以在慈善观念上,首先是要宽容,这是一个社会从传统向现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公民必须要提高的文化修养和社会素养。

  现代慈善是张扬的,全世界做慈善最张扬的是比尔?盖茨。其实在一百多年前,现代慈善开始的时候,卡内基、洛克菲勒等所有的慈善家都很张扬,他们把这种张扬的风格带进了慈善领域,通过这种形式来引导整个社会更向善。在市场经济下的道德建设,更多的要由社会个人来倡导。有更多的人愿意高调做慈善是好事,这其实是一种趋势。

  一定要让慈善成为圣坛。大家上来可以“提升”,也可以“下去”。让有血有肉的人上来做慈善,中国的慈善才能真正发展下去。几千年来,我们列出非常高的道德标准,对女孩、妇女,有各种各样的要求,要立贞节牌坊,有人道主义吗?鲁迅说过“道德吃人”,我们现在不能让鲁迅先生批判的这个现象在中国慈善领域内泛滥。因为它泛滥,确实要“杀人”、“害人”,使慈善事业成了“祭坛”,最后害了整个慈善事业。

  (此文根据北京师范大学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做客中国经济网《经济热点面对面》栏目的访谈实录整理而成。)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