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停车新政效果如何要用数据说话

2011年05月21日 02:17 来源:新京报

   ■ 观察家

   停车新政不能一味强调“管”,还要兼顾服务,让纳税人满意。

   据新华社报道,北京市停车新政已实施一个多月,市交通委宣布“道路拥堵情况得到改善”;但另一方面,停车高收费引发的矛盾冲突、利益博弈日益显现,如停车企业亏损、收费员被打离职、中心城区商户盈利下降等。

   报道中提到,北京市共有机动车停车位217万多个,而城市机动车保有量为489.5万辆,其中80%以上集中在六环内,这意味着272万多辆车不可能“依法停放”。那么,对于这一由于客观原因,机动车被迫违法停放的问题,单纯提高停车费进行约束或者动辄实施行政处罚,不仅缺乏公正,而且还可能恶化问题,激发矛盾。目前不断爆出的收费员被打事件就是一个警讯。

   因此,相关部门有必要深入地调查,弄清楚北京有多少车是不进城市中心区的,进城区的车辆的停车状况到底是怎样的,其中有多少违法停车,违法停车有没有受到处罚。弄清楚这种种新问题,停车新政才能更有效率、更人性化地推行,以最小的社会成本获得最佳的公共治理效率。

   其实,对于这些问题,媒体的报道曾多有涉及,如,在一些老旧小区,车位异常短缺,因此居民们不得不将车停在小区门外的街道和人行道上,结果经常被贴罚单。这一现象并非个别,当一部分市民响应政府号召不开车出行,却在家门口挨罚,这未免让人心堵。对于这些民怨,相关部门理当正视,须知,停车新政不能一味强调“管”,还要兼顾服务,让纳税人满意。

   此外,停车新政后,北京中心城区内的许多商场超市、餐饮企业、娱乐经营企业的营业受到影响。那么,消费者自驾车逛街购物减少的情况,商业企业收入减少的数字,相关部门同样应当广泛进行调查,掌握详实的数据。一项公共政策,不能只算收益账,对于其背后可能的代价,同样应该有笔明明白白的账单,在此基础上,让决策更加审慎和严谨,社会的整体福祉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证。

   再例如,停车新政后,政府大幅度提高停车位占道费收取的标准,停车企业在获得这些停车位的经营权后,却遭遇“没人停”、“收费难”的尴尬,纷纷抱怨亏损,许多收费员因生计受影响不得不离职。对于这一情况,相关部门也有必要介入调查,弄清问题的症结所在。是政府占道费收取标准不合理?还是停车企业针对收费员的“份钱”制度存在弊端?停车管理的体制是否有改革的必要?

   我们得承认,任何一项新推出的公共政策都难以完美,在政策的实施过程中不断对其进行修正,就不可或缺。停车新政实施到现在,迫切需要科学的统计数据,帮助做下一步的判断决策,这是相关部门需补足的功课。

   □韩涵(媒体人)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