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巍巍太行展新姿

2011年05月21日 09:49 来源:经济日报

  本报记者 刘 佳 刘存瑞

  山西长治,“居太行之巅”,素有“天下脊”的美称。

  坐落在长治市中心地带的八一广场是这座城市的象征,每天都有许多人来到这里参观、游览。厚重的历史与繁华的都市在这里交融。

  60多年前,长治曾是八路军总司令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所在地,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领导和指挥华北各抗日根据地的抗日斗争。

  如今,长治市立足独特的区位优势、丰富的矿藏资源以及厚重的文化底蕴,着力推进转型跨越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城乡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煤炭产业是长治市的传统支柱产业。以规模化、机械化、安全化、集约化为方向,长治市大力实施煤炭资源整合,推动煤炭产业扩能增值和升级改造。2010年,煤炭产量达到4000万吨,煤炭销售收入达到225亿元,所有生产矿井实现了机械化采煤,达到二级以上安全质量标准。

  为了推动煤炭资源循环利用,长治市开展了煤炭工业园区建设,以园区为载体,促进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形成了煤电、煤化工、煤建材等产业链,开创了企业综合利用煤炭资源、实现绿色发展的新局面。

  按照“以煤为基、以煤兴产、以煤兴业、多元发展”的思路,长治市在实现煤炭产业高效绿色安全发展的同时,积极探索低碳、环保、安全发展的新型工业化之路,努力突破一煤独大的工业发展格局。

  “以抓扩张、提档次、增份额为目标,我们将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到2015年,新兴产业产值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将由目前的17%上升到50%左右,成为长治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活力的因素。”长治市委书记田喜荣说。

  长治素有“聚宝盆”、“米粮川”之称。近年来,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利用特有的资源禀赋,该市不断推进传统农业向设施农业转变、向适度规模转变、向生产生态并重转变,长治走出了一条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依靠科技增加农民收入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2007年,长治市被国家标准化委员会认定为全国第一个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

  通过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长治市培育了金泽玉米、沁州黄小米、达利食品、世龙食品等一批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目前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289个,其中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规模化龙头企业达到15个。2010年,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达到70.8亿元,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45%,居山西省第一。

  以建设山西省高效农业生产基地为目标,长治市围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旱地西红柿、薄皮核桃、食用菌等22种特色农产品,培育了10个10万亩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了95个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并积极推进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和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工作。如今,长治市拥有37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27个绿色认证农产品、58个无公害农产品。

  长治市还探索建立了“以煤补农”工作机制,实行了“一企帮一村、一矿带一村”的长效机制,5年来累计吸引投资10多亿元,用于现代农业项目和新农村建设。2010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960元,比2005年增长68.5%,农民收入增幅2009年和2010年连续两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

  走进长治,满目的绿色,清新的空气,让人心旷神怡。长治市把造林绿化工程建设任务纳入各县市区政府绩效考核体系,着力开展身边增绿工程和以太行山绿化、退耕还林、通道沿线荒山绿化为重点的山上固本工程建设,启动实施了荒山造林工程、采石场边坡植被恢复工程、农田和水系林网建设工程等十大造林绿化工程,最大限度提升绿化质量。

  目前,长治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0.9%,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1.6平方米,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56天,连续7年成为山西省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和全省造林绿化突出贡献奖。

  绿色使生态优势逐步转化为发展优势。如今,全市丰产林面积达到21万亩,林木种苗花卉业年产值达到2.5亿元,以核桃、花椒为主的干果经济林栽培面积达到107.64万亩,平顺县大红袍花椒开发公司、纪兰核桃露饮料厂等一批龙头企业迅速发展壮大。依托以绿色为特色的旅游资源,长治市形成了太行山大峡谷、太行水乡、灵空山、老顶山森林公园等旅游品牌。生态旅游已成为长治经济社会发展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