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5月22日 08:09 来源:经济日报
国家体育总局、中国体育用品联合会等单位主办的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简称“体博会”)自1993年诞生以来,连续举办了18个年头,已经发展成为集产品展示、客商交流、专家参与、市民休闲于一体的体育文化盛宴。5月16日,第28届体博会在四川成都落下帷幕。
展示体育用品的窗口
体博会开幕当天,成都飘起了小雨,但还是有许多国内外的体育用品采购商冒雨来到了展会现场。
记者在现场看到,体博会组委会将展览分为9个展厅,并按球类、运动服饰户外生活、健身康复器材等划分了6大主题展区。在各展示区,国外的一些知名运动品牌吸引了不少参观者的目光,而国内的一些品牌如李宁、安踏、361°也毫不逊色,在展示手段方面甚至更胜一筹。李宁的体育用品展示台设计成一个小型的公司历史展览馆,在介绍产品的同时更注重宣传公司的历史和文化;361°则设计了一个由几百名服装模特模型组成的方阵,为展示公司品牌造势。另外,许多来自国内的中小企业带来了自主研发或设计的体育用品,也吸引了许多采购商的目光。如魔巴迪运动精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乒乓球火箭球台,只有普通乒乓球桌的四分之一大,却可以实现两个人的乒乓球对决……
天津市巨丰文体用品厂厂长王秋生告诉记者,每届体博会他们都积极参加,“一方面可以见见自己的老客户,另一方面还能推广自己的新产品”。
作为目前亚太地区规模最大、最具权威性的体育用品专业展。据统计,本届体博会吸引了5万多名境内外专业买家前来观摩和洽谈业务。
传递体育精神的平台
在运动服饰展区,一个展台前挤满了参观者。一枚小小的纪念章,一个融合了体育精神与中国文化的纪念品,中国奥委会特许商品展区中展出的每件产品都富有创意且别具一格。“我们将奥林匹克与中国文化巧妙结合,形成中国奥委会独有的特许产品,传递体育精神和中国文化价值。”正如展台工作人员介绍的那样,许多参展商在展示产品的同时,都赋予了产品更多的体育文化内涵,而体博会已经成为了传播体育精神和体育文化的重要平台。
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研究员鲍明晓认为,体育运动中包含着一个最重要的精神内涵,就是永不认输、永不放弃。体博会期间举办的一场名为“一路,我们同行”的捐赠仪式上,14家体育用品企业与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签订了捐赠意向书,表示要向四川地震灾区的学校捐赠体育用品。“我们要动员全社会,共同关注地震灾区的孩子们。”一家捐赠企业的代表说。记者了解到,这些捐赠物资涉及到运动鞋、运动服、场地设施、篮球架、室内室外健身器材、乒羽器材、足篮排球、滑板、滑冰鞋、轨道棋等10多个类别,捐赠器材总价值464.923万元。未来,这些捐赠物品将会被送到四川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的各所学校。
安踏公司副总经理张涛认为,体育用品公司发展的“最高境界”,就是在公司的产品中注入体育的文化和精神。
本届体博会除了产品的展示外,还举办了高端论坛、商贸洽谈、主题捐赠、竞赛表演、培训互动等5类、27大项、近50小项的分门别类的活动。
提升城市文化的手段
体博会作为目前国内惟一的国家级、国际化、专业化的体育用品展会,不仅是一场行业的盛会,更是举办城市的一次盛会。
早在今年4月中旬,体博会组委会就通过四川省体育局、成都市体育局、商务局和教育局等主管部门,向广大成都市民发出了盛情邀请。细心的成都市民都会发现,体博会的宣传海报早已遍布成都市的各大综合性体育场馆、健身俱乐部、网羽场馆、百货商场、体育用品卖场、高等院校等场所。
为了便于成都市民亲身体验体博会,体博会组委会还特意准备了12万张免费赠票,开通了体博会“直通车”,市民从市区搭乘“直通车”可以直接抵达展会现场。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器材装备中心主任马继龙告诉记者,“本届体博会在各方的呼吁下,最终落户成都,就是考虑到对四川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的支持。”成千上万的参观者、采购商来到体博会,拉动了成都市的旅游和消费。而健身和娱乐正是体育的重要功能,这与目前成都市打造的宜居城市品牌也非常契合。
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如何让更多的市民参与体育活动,将体育文化融入城市生活,从而形成宜居的城市文化,也是许多城市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举办这样一场大型的体育用品展示会,在传播体育文化的同时,无疑也会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鲍明晓说。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