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破发”是最好的风险教育

2011年05月22日 21:18 来源:投资者报

  《投资者报》评论员 施路

  《投资者报》研究部统计:今年以来已发行的47只中小板个股中,29只破发,破发率62%;已发行的59只创业板个股中,41只破发,破发率69%。

  如此高的破发率,确实也让投资者有“中签如中刀”的感觉,这样的情况也让大量资金和投资者选择退出打新队伍。而我们对新股中签率进行了统计,今年4月发行的23只新股,平均网上中签率为2.68%,而去年发行的345只新股,平均网上中签率为0.86%。

  我们认为,众多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在畸高市盈率发行后破发未必是件坏事。曾经的“新股不败”神话让众多投资者利令智昏,丢失价值判断的标准,盲目打新,无视市场风险。资本市场中收益与风险匹配,使得赔钱成为最佳的风险教育工具。

  畸高发行市盈率造成IPO相关利益人群都被过度激励,急功近利,市场规则遭到扭曲。春晚中有一句话,“眼红心就黑了”,券商包装、PE腐败、官员寻租无孔不入。更可怕的是天价发行还会严重伤害企业家精神,实际控制人日日操心实业,不如上市一夜暴富,套现走人。利益输送、财务造假、非理性扩张,甚至上市后的大手笔减持也就不足为奇了。

  赔钱是最好的风险教育

  在29只中小板破发股中,18只跌幅超过10%。41只创业板破发股中,6只跌幅超过20%,11只跌幅15%~ 20%,破发风险在创业板中尤为严重。

  从去年12月20日创业板指数达到1239.6点高位以来,5个月内创业板一路下跌,与主板市场小幅上涨反差极大,截至目前累计跌幅28%。200多只创业板股票,今年以来保持正收益的仅有18只,像康芝药业股价已被腰斩。在创业板投资,亏损已成为大概率事件。

  资本市场向来奉行“买者自负”的原则,投资者要为自己的非理性追捧承担责任,赔钱是最好的风险教育。在限售期内破发,让参与网下配售的机构投资者深套其中,一些发行市盈率畸高的个股在上市首日破发,使个人投资者赚取无风险收益的“打新梦”破灭,盲目跟进者更是损失惨重。

  市场化的风险教育不仅针对个人投资者,同样包括机构投资者,参与者丧失了价值判断的底线。个人投资者割肉离场,机构投资者却缺乏相应的问责机制。一些基金违背持有人利益最大化原则,高价申购创业板股票,我们还缺乏对其操作者的反向惩罚机制。

  破发理顺发行价格

  短期来看,仅凭无技术含量的“打新”获得高收益的现象将会消失,投资者需要承担新股定价的风险;长期来看,上市公司发行定价将会走向理性,而且券商的投行水平差别也将显现出来。

  投行也要为自己上一次的“忽悠”付出代价,对于平安证券这样破发率居前的保荐机构,在下一次推介股票时,投资人自然会多一分警惕。

  由于证监会已经取消了发行价格的行政指导,过渡阶段出现了发行人和承销商不理性定价的现象,造成创业板一级市场风险暴露。但是这种现象此前并非没有,2009年末、2010年初,以招商证券为代表的主板公司也曾出现大面积破发潮。

  此次破发潮则出现在了高科技、高成长光环笼罩的创业板市场。种蘑菇、卖黄酒、做汽车靠垫的各类普通公司争相以高科技身份到创业板报到,我们统计了截至2010年8月底前上市的123家创业板公司,其净利润在2008年至2010年均能实现30%增长的只有19家,占比不足两成。

  从净利润增长率看,沪深主板2010年平均增长率为53%,这一数据高于创业板38%的表现,后者甚至低于中小板的41%。没有高成长支撑,创业板走上估值回归之路只是迟早的事。

  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打新的无风险收益不再,申购新股也需回归理性。而对承销商而言,如果不能增强定价能力,平衡发行人与投资人之间的利益关系,而是一味偏向发行人,那么不但破发会成为常态,无法获得足额认购而需要余额包销的故事也许会在创业板市场上演。

  值得肯定的是,创业板破发潮虽至,但证监会并没有放慢中小企业IPO步伐,对于公司定价由市场决定,真正回归市场化定价。监管部门只需甄别公司申报材料真伪,价格完全交由供求双方和中介机构决定,这才是一个好的资本市场,一个真正市场化的资本市场。

  合理定价防止过度激励

  畸高市盈率会对股票发行的利益相关方造成严重的过度激励,市场规则将遭到扭曲。券商等中介机构极力包装公司业绩,PE入股只问能否上市,不问公司业绩,握有审批权的各路官员争相开辟各类寻租空间,拟上市公司成为人人争相分羹的唐僧肉。

  更让人担心的是这将严重打击企业家精神,实业或将因此死去。创业者每日勤勤恳恳为实业操劳,不如上市后一夜暴富。巨大的利益反差将扭曲整个企业家群体的心态,不平衡感、羞辱感、挫败感加剧,醉心公司上市和资本运作。

  违背商业伦理,依靠利益输送换取巨额利润;虚夸技术,靠概念忽悠投资者;虚假订单做公司收入,拉抬股价……种种粉饰包装和财务造假手段或将逐渐暴露。

  一旦这些“谈概念,靠忽悠”的公司大量高价上市,无异于“劣币驱逐良币”,对那些“说真话,做实事”的企业家造成巨大的不公,造成整个商业社会的逆向选择。

  IPO市场回归理性、合理定价不但能够有效保护企业家精神,发展企业的创新能力,还能使利益相关者免受过度激励。如果企业上市与否、发行价格高低都真正由市场决定,相关的腐败和寻租链条就会迅速瓦解。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