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银行携手支付宝推支付创新 电子银行取代柜面成主流

2011年05月24日 08:49 来源:东方早报

  用户的金融行为持续从线下转向网上,给银行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来,跟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展开合作在过去几年成为各大银行的共同选择。

  2011年5月23日,国内支付行业的首个国家行业协会——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在北京正式成立。有数据显示,支付清算协会目前吸纳了164家机构入会,其中,来自银行机构的有89名,占59.33%;非金融支付服务机构43名,占26.22%。

  银行和支付宝这样的非金融支付机构成为支付清算协会的两大支柱具有明显的象征意义。在过去十多年里,银行和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合作已经改变了亿万用户的生活,随着这个产业的创新合作形式被监管机构所认可,银行业的电子化和中国金融支付的创新无疑正在进入一个更开放、合作、共享的新阶段。

  银行携手支付宝推支付创新

  传统的支付服务一般由银行部门承担,上世纪90年代末,新兴的非金融机构开始运用电子化手段为市场交易者提供支付服务,因而往往被称作“第三方支付机构”。作为提供电子商务资金流服务的平台,多年来,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和银行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一直密切相关。

  1998年,招行“一网通”网上银行服务正式推出,国内银行业互联网化的进程开始启动。不过,最初几年,网银的尝鲜者们最多也就使用这个新服务查询余额,或者进行一些有限的转账汇款操作。没地方可用,直接影响了网银的普及。

  2003年淘宝和支付宝先后诞生,2004年支付宝公司正式成立,到2005年,停滞多年的中国网络购物市场在淘宝和支付宝的推动下进入爆发期。网银也随之引来了普及的黄金阶段。

  调查机构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在2005-2008年四年间,中国个人网银交易额增长了近15倍;有超过50%的个人网银支付来自第三方支付平台,而支付宝是其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支付宝还同时跟银行开展了“支付宝卡通”方面的合作,为银行用户网上支付提供更丰富的选择。截至去年年底,建行支付宝龙卡的发卡量突破1700万张,成为建行史上发行量超大的联名借记卡。

  在建行之后,邮政储蓄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招商银行等六十余家商业银行跟支付宝达成了“卡通”产品的合作。

  作为“卡通”产品的升级版,支付宝近期推出的快捷支付再度受到各大银行的追捧。支付宝金融事业部总监袁雷鸣介绍,从2010年年底中行跟支付宝率先推出信用卡快捷支付以来,包括中、工、农、建在内的十几家银行的信用卡都加入了支付宝快捷支付的行列,合作银行的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电子银行取代柜面成主流

  “过去六年多时间,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和电子银行的发展其实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双方的互动和创新并不是简单的产品层面,这股创新的浪潮实际上正在改变银行业的形态。”分析人士认为。

  以存贷利差为主要的商业模式,以巍峨的高楼和密布的网点为主要展现形式,这样的旧式银行形象在互联网时代正在发生变化。

  2005年3月,工行在全国银行中第一家跟支付宝达成合作,共同为用户提供网上支付服务。此后来自工行网银和“卡通”用户在支付宝平台的占比一直居于各大银行前列。据工行发布的数据,截至2011年3月末工行每天通过电子银行办理的业务量已经超过全部业务量的60%,这意味着工行电子银行业务量已经超过了工行全部线下网点的业务量。

  以电子银行和柜面成本差额计算,工行通过电子银行仅2010年就节省经营成本260亿元。电子银行业务量的增长同时也给银行中间业务的增长提供了空间。

  交行行长牛锡明在交通银行和阿里巴巴集团战略合作发布会上也表示,目前电子渠道已占据交行日常交易量的六成以上,为应对互联网给传统经济带来的变化,近几年交通银行一直致力于提升电子银行服务能力,未来两年要将电子银行服务的业务比例提高到70%以上。

  “除了银行服务形态的改变,更重要的还有众多银行心态的变化。”有业内人士向笔者表示,互联网让用户的声音和需求能够很快聚集,这让银行越来越重视普通用户的需求,服务意识在提高。具体到跟合作伙伴的关系上,合作、开放的理念也在取代此前的强势思维。

  “金融服务的互联网化,需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以‘合作、开放、共享’迎接更大的挑战。”交行方面在解释跟支付宝的合作时如此表示。

  事实上,支付宝的价值也正在于此。某种意义上,支付宝可谓是金融服务业的一条鲶鱼。它的持续不断的创新,令中国的金融业出现了一股新鲜的空气。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