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姚炜:中国经济是减速还是失速

2011年05月24日 20:35 来源:财新网

  国内需求依然强劲,当前的生产放缓可能只是暂时的

  【背景】5月汇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预览值为51.1,较4月下降0.7个百分点,创10个月以来新低。

  汇丰报告称,汇丰中国PMI3月、4月稳定在51.8的水平,5月下滑至51.1,均低于该指数系列52.3的长期平均水平。汇丰中国PMI作为最早发布的领先指标,预计5月相关经济数据可能继续下行。

  汇丰报告显示,在汇丰PMI分项指数中,新订单指数从4月的52.7下降至51.9,为2010年7月以来的新低。在存货水平高企的背景下,企业仍致力于削减库存,产成品库存降至48.5。

  产出指数为50.9(4月为51.8),也创10个月以来新低。受此影响,中国制造业产出指数预览值同样创下10个月来新低,较4月下降0.9个百分点,至50.9。

  这是否预示紧缩政策在抑制通胀的路上走得太远,甚至可能“刹不住车”?中国经济硬着陆的风险有多高?

  法兴银行中国经济分析师姚炜认为,在实施紧缩政策九个月后,各项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增速正在放缓,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中国经济放缓的速度“可能远比预期的要快”,但“并不是说中国的经济将失控”。

  决策者们对政策杠杆的使用“可能有些严厉”,但是,那些认为中国经济会大幅放缓的“死空头”们,肯定会大失所望。姚炜表示,尽管当前对中国经济下行风险的忧虑比比皆是,可是,中国经济增长轨迹必将趋于平缓,这一点仍无疑虑。

  首先,有关部门统计数据的确表明经济增速已经开始放缓。以采购经理指数(PMI)为例,该指标旨在反映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势头。制造业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整个工业部门约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47%,服务业占43%,农业只占10%。因此,“即使是在制造业减速的情况下,中国的总体仍然能够保持稳定增长。”

  其次,姚炜指出,考虑到采购经理指数实际上衡量的是月度增长,而人们常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则是一种年度概念。因此,如果只是单纯对比采购经理指数与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数值,那就犯了一个可笑的错误,“就好像比较苹果和橘子哪个更好一样”。

  基于此,更合理的方法是对比预估的国内生产总值每季增幅与采购经理指数的每季平均值。23日公布的5月汇丰采购经理人指数为51.1,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幅为8.6%,对比历史数据可知,这两个数值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

  除了采购经理指数,还可以观察工业产值,这一数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密切相关。2011年4月的数据显示,工业产值同比增长13.4%,较去年第一季度的14.9%显著下滑。工业产值所表现出来的趋势表明,整体国内生产总值将保持在9.1%至9.4%之间。

  在谈到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原因时,姚炜认为主要因素有三:以前的紧缩政策、利润挤压和日本地震造成的供应链中断,其中,后两点属于供应问题。

  他指出,紧缩的货币政策已经开始影响私营部门,特别是小型和中小型企业。

  同时,商品价格上涨和工资增长致使生产成本上升了20%至30%,政府却试图阻止将这种成本的增长转嫁给消费者。

  对企业利润的挤压,导致工厂从3月开始缩减采购规模,这种情况已经明确表现在采购经理指数调查中。“目前的电力短缺问题其实就是企业利润受挤压的一个真实案例。”

  最后,日本地震的影响已经波及中国的汽车产业。数据显示,4月份,汽车业的产值同比下降1.8%。

  姚炜强调,导致当前经济增长放缓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政府的政策。如果经济增长势头持续减弱,政府是否还会继续加码货币紧缩“仍未可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经济硬着陆必然不为政府所乐见。”

  他表示,尽管存在上述减速迹象,但是,消费、投资和贷款的迅猛势头表明,国内需求依然强劲,当前的生产放缓可能只是暂时的,预计中国经济将在未来几个季度内继续震荡。 (财新记者 刘志洁 改写)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