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贵州煤企整合小企业担心吃亏

2011年05月25日 00:01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本报记者 管弦

  立夏之后,高热了好几天的贵阳市终于在一阵暴风雨中退了“烧”,贵州煤矿企业兼并重组也在近日拉开序幕。按计划,到2013年,该省煤矿企业将由现在的1660个兼并重组为200个煤矿企业集团。这是继2006年一次大规模的关闭整合之后,该省又一次大的动作。

  “整合是大势所趋,不管从政府层面还是企业角度,经过10余年的发展,煤企不管从管理、技术还是规模上都需要有一个质的飞跃。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参与,并支持符合条件的国有和民营煤矿企业成为兼并重组主体的方式令人欣慰。”一见面,六盘水市东泰矿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六盘水市煤炭行业商会会长杨忠就给出了颇为正面的回答。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贵州浙江总商会副会长、毕节水箐镇阿拉寨煤矿总经理叶志密的回答:我们的煤矿小,重组过程中根本就没有话语权,很被动很担心也很紧张,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据了解,目前贵州有各类煤矿企业、矿井1660处,总设计规模31539万吨/年,其中30万吨/年规模以上的623处,产能23993万吨/年,占煤矿总产能的76.1%,2010年全省原煤产量为1.5亿吨。到2013年底兼并重组后,全省各地、州、市煤矿集团规模将分别不低于:铜仁地区、黔东南州、黔南州80万吨/年;贵阳市100万吨/年;遵义市、安顺市、黔西南州150万吨/年;六盘水市、毕节地区200万吨/年。形成1个年产5000万吨级以上的大型煤炭旗舰集团,2个年产3000万吨级以上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3个年产1000万吨级以上,10个年产500万吨级以上的煤炭企业集团,使年产500万吨级以上的煤炭企业集团控股生产的煤炭产量达到全省煤炭总产量的60%以上。到2015年,全省煤炭产能要达到3亿吨、原煤产量2.5亿吨。

  从2005年投资煤矿到现在,产量从15万吨增加到30万吨,累计投资6000多万元,此次整改就是企业的一道坎,过得去就活了,过不去就只能认亏。叶志密有些无奈地告诉记者,自投资煤矿以来,总觉得企业的发展变化老追不上政策的步伐。身边20多个陆续投资煤矿的外来投资者,大部分没通过验收合格,一投就整改,不停地在调整。

  贵州省煤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贵州煤矿产业结构不合理,规模以下的小煤矿比重偏大,安全基础普遍薄弱,导致生产安全事故频发,这严重制约了煤炭工业快速健康发展,因此只有形成以大中型煤炭集团为主体的格局,才能实现该省煤炭工业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

  很显然,此次兼并重组中,那些规模小的煤矿企业将会很“受伤”,如何减轻“伤情”,许多叶志密们多寄希望于相关的补偿。根据已公布的贵州煤炭企业兼并重组补偿参考标准,被兼并重组的煤矿为生产矿井的,按其设计规模吨煤投资补偿可按不低于300元的标准执行。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补偿标准既可按双方达成的收购价款执行,也可按双方认可的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对煤炭企业评估的价值参考执行。如被兼并重组生产矿井已缴纳采矿权价款的,兼并重组企业集团应支付其已缴纳的采矿权价款,并再按已缴纳采矿权价款的30%给予补偿。被兼并重组煤矿为在建矿井的,按其实际发生的基本建设投资额给予补偿,并再支付其实际发生的基本建设投资额的50%给予补偿。

  “补偿还是低了。”杨忠分析,建成一个30万吨的矿起码需要投资1.8亿元,补偿只达到投资的50%左右。他说,两年内要实现这样一次跨越仍有些令人担忧的问题。首先是政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其次是融资难。由于组建企业集团投资需要10亿-20亿元以上,资金的需求量会很大,光靠企业很难办到;最后在完善相关手续上,各职能部门是否能增强服务意识。杨忠告诉记者,目前企业自身已经有5个矿在进行前期整合,整合后将达180万吨产能。叶志密告诉记者,为了减轻“伤情”,他的几个浙江老乡也在谋划将各自拥有的煤矿共8个先整合了,但由于这些煤矿均在八九万吨左右,加上每个人的想法不太一致,目前仍未启动。

  杨忠认为,此次兼并重组将会是一场观念上的转变。对于传统小煤炭企业来说,将是技术管理上的又一次新跨越。在此过程中,通过加大投入来建设质量标准化矿井,通过引进人才来实现规范管理,通过加大培训力度,培养和锻炼一只高素质的员工队伍,通过产能的提升,达到一定的规模来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唯有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的企业集团,才能真正助推贵州煤炭工业的大发展。

  有关人士同时指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生产是否安全与煤矿自身规模关系并不大。而真正决定安全生产的因素是生产技术和安全意识。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中华工商时报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