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高物价低工资:网传北上广悲催族案例调查

2011年05月25日 05:54 来源:中国经济网

  从网络上拍摄的有关“悲催族”的帖子(5月24日摄)。近日,在天涯杂谈上,有网友用“悲催”一词形容自己目前的生活状态。在一篇名为“物价猛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惊现悲催哥”的网帖中,描述了游走在“北上广”大城市所谓“悲催族”的“囧境”都市“待不住”家乡也“回不去”,处于一种煎熬的状态。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分赴北京、上海、广州三地,零距离接触了一些自嘲为“悲催族”的年轻人后发现,实际上这是一群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奋斗族”,对暂时生活状态的一些抱怨,丝毫掩盖不了他们奋斗“在路上”的勇气…… 新华社记者罗晓光摄

  自嘲“悲催族”,奋斗“在路上”网传北上广“悲催族”案例调查

  近日,在天涯杂谈上,有网友用“悲催”一词形容自己目前的生活状态。在一篇名为“物价猛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惊现悲催哥”的网帖中,描述了游走在“北上广”大城市所谓“悲催族”的“囧境”都市“待不住”家乡也“回不去”,处于一种煎熬的状态。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分赴北京、上海、广州三地,零距离接触了一些自嘲为“悲催族”的年轻人后发现,实际上这是一群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奋斗族”,对暂时生活状态的一些抱怨,丝毫掩盖不了他们奋斗“在路上”的勇气……

  【核心网事】唏嘘高物价和低工资都市年轻人自嘲为“悲催哥”

  “悲催”是当前的网络红词,字面意思是悲惨得催人泪下。上海一位网民不久前在天涯杂谈上发表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惊现悲催哥”的帖子。网帖中说,一个来自江西农村的大学毕业生“悲催哥”,在上海谋生艰难,拿的是最低生活保障工资,每月1120元,低于上海一般工薪阶层月收入约2000元的标准。

  然而不断上涨的物价在这位“悲催哥”感到“生活在上海真憋屈”:房租上涨,郊区二室一厅毛坯房一年间从月租2000元涨到3000元,一套房间被隔成了好几个小间转租,一个洗手间七八个人共用。物价上涨,生活费也不够用,一日三餐每个月花费明显偏多。

  网帖说,没车没房没人看得上,结婚遥遥无期。当有了回老家江西赣州的念头时,发现二线城市的生活成本也不低了,而且工资只有上海的一半,上学难、看病贵的问题在老家也一样。

  但是,在希望和失望中奋斗不息的“悲催哥”,仍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守在大城市。

  上海“悲催哥”的网帖引起了许多网民的共鸣。网民“铮铮哥们”说:“楼主真是说出了刚毕业大学生的悲催啊!”网民“的士歌”说,悲催哥啊悲催哥,我们这一代人就是这样的命运,一起创业吧,80后的时代来了!

  “蚁族”众多的北京昌平区史各庄村一幢出租楼房上悬挂着“谁言是他乡,寄身成故乡”的标语(1月18日摄)。近日,在天涯杂谈上,有网友用“悲催”一词形容自己目前的生活状态。在一篇名为“物价猛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惊现悲催哥”的网帖中,描述了游走在“北上广”大城市所谓“悲催族”的“囧境”都市“待不住”家乡也“回不去”,处于一种煎熬的状态。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分赴北京、上海、广州三地,零距离接触了一些自嘲为“悲催族”的年轻人后发现,实际上这是一群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奋斗族”,对暂时生活状态的一些抱怨,丝毫掩盖不了他们奋斗“在路上”的勇气…… 新华社记者罗晓光摄

  【记者调查】“悲催族”:为理想而艰难打拼在一线城市

  针对网曝“北上广悲催族”的现实状况,“中国网事”记者分赴北京、上海、广州进行了实地调查。

  广州:怀揣梦想,“悲催”不“悲观”

  “阿东”两年前在广州某高校物流专业大专毕业。一直有大都市情结的他,希望通过打拼在广州站稳脚跟。“阿东”先后在广州换了三份工作。第一份工作是推销保健品的,月收入约1000元。后来先后跳了两家物流公司,收入基本靠业务提成,平均每月2000元左右。

  为了节约生活成本,“阿东”最早租住的是广州最便宜的城中村农民房,里面全是“握手楼”,楼与楼间的距离窄到两户人家隔着窗户可以握手。“阿东”住在农民房的顶层,房租每月400元,四五个人合租两室一厅,没有空调,夏季最热的时候靠在地上浇水降温。

  “阿东”说,城中村环境很脏,路是黑的,经常看见老鼠,治安不好,朋友住的地方被撬过两次门。

  “别人是朝九晚五,我是"朝七晚七"。”工作之余,“阿东”利用业余时间自考了物流专业的本科文凭。

  “现在物价上涨得很厉害,没有存款,买房、结婚什么的根本还不敢想”。“阿东”说。即便如此,他也暂时没有回家乡韶关新丰县的打算。“我看准了物流这一行,广州机会比较多,家里机会少,我相信在这一行坚持三五年必然有收获,我也相信凭自己的努力可以留在广州。”

  北京:用辛苦奋斗,图扎根安居

  29岁的“黑匹诺”来自山东。2006年在吉林大学毕业后来北京加入北大考研族。“自从出门读书,与老家的环境已经有将近10年的脱节,生活习惯、生活观念都不再适应。老家毕竟不如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没有更好的机会。我们就是类似在城市和农村间的夹心人,是夹缝中间的状态。”

  “黑匹诺”目前在一家行业类杂志做编辑。今年初开始,他和女朋友在北京南二环附近陶然亭一带的老旧小区租了一套房子。他说:“房租每月2500元,因为是老旧小区,物业费便宜。可现在菜市场的菜价也涨起来了,进一趟超市就得花一笔钱,压力有点大啊。”

  “黑匹诺”的女朋友每月收入3000元,而他除了编辑工作外,还经常接一些外快。在有兼职可做的情况下,他和女友的月收入能达到1万元。

  “攒钱就是为了买房,房子是最大的负担。”“黑匹诺”说:“买不起中心城区的,我打算在南六环买。真希望房价能降下来,同时国家给年轻人一些适当的优惠购房政策,实现我们安居乐业的梦想。或许国家大力推进的保障房建设能给我们希望。”

  上海:职业发展前景宽,追梦大城市

  阿星来自江西,从事建筑行业,曾在南昌实习,后来还是选择了上海。“不说回老家,就说回南昌,我现在从事的行业市场非常小,不仅收入低了很多,几乎难以有职业发展前景。”阿星在南昌实习时收入每月500元,正式入职才1000元。

  “在上海,像我们买房晚的,基本上是一个人的工资供房贷,一个人的工资生活,每个月基本上没有"余粮"。”阿星说,“我和太太到了要小孩的年纪,但是觉得压力很大。”

  “如果回江西,物价也不低。商场衣服不仅标价贵、款式老气,连打折都很少。在外面吃饭也不便宜,有些地方吃个午餐盒饭也得十几元,不比上海便宜。”阿星说。

  “虽然要从内心真正变成上海人很难,但确实是回不去了。”阿星坦言,“既然已经做了不回去了的决定,那就要好好地奋斗下去,年轻的时候辛苦点,以后一定会有回报。”

  【专家点评】大城市应创造条件变“悲催”为“欢颜”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认为,“悲催”反映的是一种社会心态,特别是刚毕业的年轻人的生存状态和社会心态,比过去的“北漂”更能感动人。

  “城市化的进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这类"荡来荡去的人",他们一方面在融入大城市的生活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阻碍,一方面自己的故乡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两个地方都没有太强烈的归属感。”复旦大学教授顾晓鸣说。

  “"悲催"里既有对工作条件和收入的不满意,也有对房价物价上涨的无奈,既是一种自我调侃,也是一种渲泄。总之是一种不平衡的心态。”夏学銮认为,造成这种心态的主要原因就是当前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的社会现实和社会矛盾。

  而对于网络上的“悲催”情绪,夏学銮认为,这很大程度上带有一种心理渲泄的成分,其实这些年轻人在现实生活中绝大部分都是积极、乐观的,要注意不要把网络上自己标定成弱势的消极心态“日常化”。同时,政府部门要对社会心理进行必要的引导,弘扬社会的公平正义,让人们体会到自己在社会发展中获得的好处。

  顾晓鸣建议,应在高校加强择业和择居的指导,帮助他们作出最优选择。“不仅仅要让学生在毕业前就清楚地了解到适合自己的行业和公司,还应该让他们了解到自己适合居住的城市,并帮助他们为此做出准备。”

  专家还建议,应切实将降低大城市的生活成本,降低户籍门槛,为人才留下来、为年轻人的奋斗创造良好的条件。如果社会能解决好这些年轻人的心中隐忧,再加上年轻人本身就蕴涵着的巨大奋斗力和创造力,“悲催”必然变“欢颜”。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