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生物技术书写丹麦新童话

2011年05月26日 00:38 来源:经济参考报

  记者 闫磊 实习生 李觅 哥本哈根 北京报道

  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产业格局演变,新兴产业作为经济新增长点被各界寄予厚望,生物技术产业更是全球投资界和多国决策层看中的重点领域。有童话王国之称的丹麦凭借传统科技创新集群和商业环境优势正着力加大建设医谷,以财税、资本、人力优势吸引全球尤其是新兴经济体的生物技术机构进驻丹麦,欲续写一篇全球生物技术创新中心的产业童话。

  近日,记者走访了丹麦哥本哈根、奥尔堡等城市的多个研发中心和科研机构,最大的体会是,他们渴望在生物技术研发领域与国外进行国际交流和共享。开放的态度构成了这篇“童话”的核心。丹麦特别强调提升同新兴市场国家的合作力度,不仅与中国和印度企业、大学机构间有合作项目,今年5月丹麦政府还将派团参加在北京举办的生物医药相关内容的国际论坛。

  政策扶植新技术 外国公司有机会

  一组数据可以看出丹麦是否具备全球生物技术研发领先者的资质:丹麦在生物技术领域的投资开发已达38亿欧元,在欧洲大陆排第二位;按人均计算,丹麦是欧洲最大的医疗技术出口商,在该领域90%的收入来自出口;每百万人口中发表的公开科技学术成果论文数量在欧盟排第一;丹麦科学家出版物人均引用数世界第四,是欧洲三大生命科学中心之一。

  丹麦生物技术基础的打造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相关资料显示,丹麦政府从70年代末期开始涉足生物技术政策。1976年,丹麦政府设立基因工程注册委员会,对基因领域世界各国的政策进行评估,并探讨制订政策法规的必要性。上世纪80年代,丹麦的两家医药企业宣布,要在胰岛素和人类生长荷尔蒙的生产过程中使用转基因物质(GMO),引起学术界和政界广泛争论。由此,丹麦议会于1986年通过了基因技术法,规范基因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由此,丹麦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制定生物技术研究与发展法规的国家。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生物技术始终在丹麦研究政策中处于优先位置。1987年,丹麦政府提出了第一个生物技术领域政府研究开发计划(BIOTEK),总投入4.75亿克朗(相当于6400万欧元),支持生物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1991年到1995年丹麦政府又实施了BIOTEK的二期,总投入4.5亿克朗(相当于6100万欧元)。在90年代后半期,政府通过年度研究计划继续优先支持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1998年,政府制定了一个详尽的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国家战略。由于长期的不懈努力,丹麦的生物技术研究开发能力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传统基础的优越没有停滞丹麦在生物技术研发领域创新能力的推进,丹麦内政与卫生部部长哈德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专访时称,目前丹麦正在进行一项名为“健康创新工程”。他说:“在以生物技术为基础的医疗研发领域,政府将加大对各种私营机构的资金扶植力度。例如,大约411亿丹麦克朗的政府资助将用于丹麦医疗机构改革计划,其中很大比例用于研发新的生物技术,政府还设立一项名为ABT、总额约30亿丹麦克朗的专项基金,用来投资医疗技术项目;还有一项创新基金,总额达7.5亿丹麦克朗,用来支持绿色能源和医学技术创新。”

  “丹麦政府还计划,在2013年年底前实现全国电子健康档案的更新,这对于有技术或是正要在相关领域研发的外国企业来说,是难得的机会;丹麦现有的十分健全的医疗电子档案库和生物样本银行为研发者提供了优质环境。”

  在国家扶植的新生物技术市场方面,已有中国企业在丹麦尝到甜头。华大基因欧洲市场部负责人称,“目前国内生物技术和市场需求相对不大,丹麦项目反而容易开拓……丹麦乃至北欧无疑是创新技术应用效率最快的地区。”

  丹麦产学研方面的优势也渴望进行国际交流和共享。丹麦奥尔堡大学已开设与中国、印度等国家的学生科研项目,由于该校从学科教育开始就以实用性为标准,所以研发成果75%实现了工业化、产品化生产。该校下属的奥尔堡医院负责人对记者说:“我们渴望把这个理念灌输给新兴经济国家的研究者,毕竟在生物技术领域我们处在相对高级别,但我们希望分享这些实用的理念。”

  目前,丹麦在部分生物技术领域的研究开发占据了前沿优势,特别是生物信息技术。丹麦是欧洲少数几个最早投资生物信息技术的国家。1993年在丹麦技术大学成立的生物测序分析中心,现在是欧洲最大的生物信息中心之一。

  医谷立大功 集群保领先

  丹麦生物技术研发具有集成优势。丹麦的大学、医院、企业和研究机构相互合作,在生物技术前沿紧密集成,形成网络,提高了竞争能力,为丹麦保持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医谷(Medicon vally)是重要的特色集群机构之一。

  医谷是位于北欧的生命科学活动中心,目前正在寻找与科技园和生物技术制药公司组群的合作,排在其日程首位的是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

  医谷连接了丹麦和瑞士之间的合作,斯堪的纳维亚半岛60%以上的制药工业都分布在这里,就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看,这里是欧洲最大的、成长速度最快的生物技术工业群。医谷的范围涵盖欧洲东部和瑞典西南部,设计思路与美国硅谷相似。医谷有超过400家的生命科学公司,员工数量达到47000人。到目前为止,医谷已经得到共计200亿丹麦克朗的投资。

  “我们希望通过生命科学使者的交流在全球的组群之间建立紧密和长期的关系。”医谷总裁施蒂格·约根森博士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

  医谷开发的产品需要临床前和临床的支持,在肿瘤学、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营养和代谢疗法方面的先进研究,为许多印度的生物技术制药公司提供了大量的取得牌照机会。

  “此外,医谷还设有技术转移中心,可以在知识产权和品牌援助方面协助中国和印度的生物制药和医疗设备公司。”约根森说

  “现在生命科学需要全球间的专家合作,以加快商品化和创收的进程。因此,我们已将目光放在了印度、中国、以色列、瑞士和美国旧金山,以创造新的研究和商业机会。”施蒂格·约根森博士说。

  与美国相比,医谷地区吸引的主要是机构投资者,私人投资很少。机构投资者在投资战略上更多考虑长期效益,通常还会根据项目进展追加投资。

  约根森指出,“研究发现,生物技术公司现在筹集资金比在金融危机顶峰时更为容易,同时,在2011年满足短期资本需求的前景也变得光明。尽管有所改善,但仍有大部分生物技术公司在资本短缺方面存在极大的挑战。这些公司的活动水平降低了。”

  医谷最大的五间生物技术公司员工人数占该地区公司的52%,同时有59%的公司员工人数少于五人。约根森说,“医谷一半的活动量归功于五家公司:Symphogen(丹麦)、Santaris Pharma(丹麦)、Camurus(瑞典)、NSGene(丹麦)和Alligator Bioscience(瑞典),这在医谷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必须要将为数不多的几间大公司和剩下的小型生物技术公司区分开,因为对许多小型的生物技术公司而言,融资情况是他们根本的问题。这对丹麦和瑞典来说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因为生命科学产业、生物技术、制药业和医疗用材作为一个产业,能够引领未来的发展。如果他们没有成功获得所需资本,那么之前投资到公共研究和私人研究的几十亿经费将前功尽弃。在丹麦和瑞典,企业通过公共基金筹集资本并不是资本短缺的问题,问题的关键在于为生命科学产业建立最佳的条件,并使医药谷的技术和能力在市场推广方面超越国际水平。”

  医谷同时正承受着来自于全球压力所产生的挑战。医谷必须要和世界上超过250个其他的生命科学研究地区为了稀有资本和人力资源进行竞争。

  约根森认为,“我们迫切需要丹麦和瑞典政治家们更大的支持,如果医谷在国际舞台上竞争,那么在生命科学产业具备有竞争力的条件对我们来说十分重要,以研究为基础的小型公司特别需要税收鼓励,这样在生物技术公司完成项目的时候能够在预算上给予他们必要的促进。”

  他指出,投资商们正在将注意力转移到像英国、法国、荷兰、加拿大、美国和挪威这些国家,因为这些国家规定,以研究为基础的小型公司能够得到由国家直接退还的多达50%的研究经费。作为回报,他们在之后不能将这些费用从企业所得税里扣除。

  人才优势、成本优势和优惠政策

  除了医谷,丹麦的商业环境也颇为适宜外企设厂。总体来说,在丹麦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有人力、地理、时间、财税成本等诸多优势:

  税收优惠。政府为在丹麦的控股公司提供欧洲最优惠的税收制度。丹麦同时也是对外国移民提供最优惠税收政策的国家之一。目前对外国企业的所得税标准为三年内25%。

  地理位置优越。丹麦位于欧盟和波罗地海的交界口,面向1.3亿人口的潜在市场,是进入欧洲其它地区的一个有效的物流节点。据介绍,哥本哈根到欧洲任何一个城市均可控制在两小时内,是进入西欧主要消费市场的快速通道。

  人才和劳动力优势。丹麦拥有大量高素质的生物技术人才储备。与其它欧洲国家相比,丹麦劳动力法规非常灵活,对加班没有限制,终止雇佣关系非常方便。据介绍,高技术人才或CEO的雇佣成本不高,大约是德国等西欧国家的80%,在国际上绝对有竞争力。

  良好的临床试验条件。丹麦具有高质量、符合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要求的临床试验条件,成本低。

  这些优势使丹麦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迅速,也吸引了许多国外企业到丹麦投资、设厂。

  上海睿智化学研究有限公司欧洲商业发展部主管克努德森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企业在外设机构子公司,落地起步很重要,相对美国,在丹麦成立公司既快捷又便宜。而且专业水平高的技术人才,雇佣成本也较新兴经济体有竞争力。

  据丹麦投资局资料显示,丹麦为科学研究发展提供了广泛而全面的财政支持,成立了各种基金会,并且实施优惠的税收政策吸引有关科研活动的海外人士。丹麦研究战略委员会成立专项基金,大力鼓励开发生物技术产品,尤其是与生命健康相关的技术,该基金不仅面向国有性质公司,还面向私营或混合所有制的研究机构。该基金在2010年拨款约3200万欧元。丹麦独立研究委员会基金在生物技术方面2009年放款3900万欧元。类似机构的专项基金对丹麦生物技术提供物质支持十分积极,对海外企业在丹麦实现研发中心落户提供支持。

  丹麦人是欧洲最乐于尝试使用新产品、服务及信息技术成果的消费者,这使丹麦成为新产品试销的乐土。快速的新产品推介、持续的创新和快速的市场应变能力,使丹麦高技术产品在国际竞争中屡屡取胜。

  天使投资在丹麦生命科学领域尚显不足

  记者 闫磊 实习生 李觅 北京报道

  天使投资人在不同程度上贯穿于医谷中。但丹麦仅有2%的生物技术公司从天使投资基金那里募集到资金,在瑞典则有31%。另一方面,69%的丹麦生物技术公司筹集了风险投资,瑞典有51%的生物技术公司如此。可见作为产业领先者的丹麦与私人资本在初期合作阶段仍有空间。

  弗莱尔托夫特是丹麦厄勒地区天使投资的领头人,这是一家由30到40个天使投资机构组成的网络,他们关注于在哥本哈根地区新成立的公司,包括高科技公司。弗莱尔托夫特本身是一家名为索芬的生物技术公司的CEO,他说“在近几年里,生命科学还没有被我们网站所关注,我们在其它领域有较大的关注,如IT行业。在我们的网站只有少量的几个成员具备生命科学产业的背景。”

  他估计,在过去的三到四年里,网站做出的关于生命科学的评估少于10个项目,对于网站中哪些项目已经得到了天使投资基金的融资,他对此并不知情。

  “之前我们很少有关于生命科学的项目,但随着我们网站中有相关的背景的成员的增多利润也随之增加,生命科学的项目也变得常见了。”

  天使投资的金额规模较小,运作方式灵活,主要以较好增长潜力的小型项目为投资对象。而一般风险投资基金,被认为过于强调投资收益率,运作模式严格规范,在投资项目选择时偏向于扩张期的大项目。

  名为“连接斯堪的那维亚”(CONNECT Skane)的丹麦网站是一家为创新型企业提供服务的天使投资咨询网站,其总裁Nicholas Jacobsson指出,相比丹麦天使投资在生物技术领域的欠缺,同为北欧青睐创新型项目的瑞典在天使投资的运作上有一种固有的文化。他说“在瑞典很多工业公司的发展上,天使投资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项评估指出,在瑞典共有3000个天使投资。这也反映到了瑞典医谷中的生命科学产业,那里的商业环境也是来源于天使投资的资金,像瑞典兰德大学生物科学的项目就经常投资。”

  去年“连接斯堪的那维亚”的所有项目中有9%是关于生命科学的。该网站共有175名会员,Nicholas Jacobsson分析,只有将近25—30人是有关于生命科学环境背景的。

  但他说,“了解究竟网站中有多少人具备生命科学知识并不重要,如果一个人没有任何生命科学背景也可以很容易对它产生兴趣”。

  哥本哈根医谷联盟总裁施蒂格·约根森指出,事实上,瑞典生物技术公司从天使投资那里筹集资金到了更高的程度,或许从长远看来能为公司发现一块潜在的绊脚石。

  “如果你的投资者中有天使投资,其进程会带来一定的风险性,之后的风险投资也会变得困难。一些天使投资倾向于高估一家公司,这就限制了风险投资基金的利益。同时,风险投资基金也倾向于与其所熟悉的合作者共同做生意。”

  Christian Walther是丹麦Vidensbanken银行的CEO,同时也关注着丹麦全国范围内的天使投资网站。他说,在医谷,只有2%的丹麦生物技术公司从天使投资筹集到资金。Vidensbanken对其银行所属的行业持高度批评的态度。

  “丹麦的天使投资网络现在运营得还不是特别完善,在网络运行中总缺少针对这项工作的专业的态度。当地的天使投资网站总是对潜在的项目抱有一种批评过多的态度,而不是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Christian Walther说。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