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干旱天气考验三峡水库非汛期调度

2011年05月26日 02:50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李泽民 发自北京

   发生在长江中下游的罕见干旱,正在拷问着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水电工程——三峡。质问声从“三峡应不应建”,发展到“三峡在干旱中应该做些什么”。

   此前三峡工程的功能序列中,主要集中于防洪、发电、航运方面,而彼时并未过多考虑极端天气对于流域的考验和影响。5月25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中科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了解到,基于近期长江下游遭遇的中到重度干旱,三峡水库优化调度中欲增列“抗旱”功能。

   事实上,近两年来,长江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长江委)在下游枯水期提前到来之前,都在积极尝试三峡水库及其以上干支流水库联合调度,统筹协调枯水期各方面用水需求。

   只是这样的调度并未形成长效机制。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三峡水库过多考虑发电等经济效益,上、下游利益平衡不足,而水库整体功能也缺乏均衡。

   而在“电荒”的不断闹腾之下,三峡下泄流量无疑将对发电产生一定影响。如何在缓解旱情和稳定电量之间取得平衡,将是摆在相关部门头上的“天问”。

  “滞后”的非汛期调度

   两年前的5月19日,《三峡水库优化调度方案》部级协调会在京召开,包括气象局、环保部、国家电网公司等部门和单位参加了此会议。这次会议首次提出在将三峡防洪功能放在首位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利用汛末洪水资源,也提出要综合考虑水库整体效益发挥。2009年4月,《三峡水库优化调度方案》通过水利部审查,当年10月获国务院批准,开始执行。

   根据水利部部长矫勇要求,调度须坚持公益性效益优先的原则。三峡有巨大的公益性效益,也有巨大的经营性效益,但在两个效益之间,公益性效益往往不可替代。

   本月1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妥善处理三峡工程蓄水后对长江中下游带来的不利影响。会议同时指出,要以洪水资源化、水库优化调度、供水效益拓展为主攻方向,拓展三峡工程防洪、发电、航运、生态和水资源配置等综合效益。

   而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三峡水库发电并未给优化调度留下足够的空间,枯水期和丰水期的长效调度机制并不通畅。该人士指出,在长江流域的管理中,汛期的防洪调度是长江委水资源调度工作的重点,但对于长江非汛期的水资源调度,至今还没有形成合理机制。

  极端天气考验水资源调配

   自4月以来,长江中下游一片焦渴,平均降水较同期偏少五成以上,河湖水位持续偏低,水利工程蓄水不断减少,严重的旱情步步逼来。对此,三峡水库继续加大下泄流量。5月20日,国家防总组织召开三峡水库近期调度会商会,决定三峡水库在24日以前日流量维持每秒10000立方米。

   但这些措施仍难“解渴”。公开资料显示,即便此次三峡加大水库下泄,但对中下游干旱地区而言也只是杯水车薪。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光谦指出,“(三峡放水)对大的旱情以及天气问题不会有太大的帮助,只能是有一些补救的措施,对生态有一些正面的影响。”

   根据长江委的说明,目前水资源的调配存在诸多待解难题,其中包括,在满足防洪的约束下,水库大多以发电为目标,没有明确水资源调度的要求。前述业内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不仅是三峡水库,现在整个长江流域,兴建的水库大多以发电作为主要目标,很少考虑水资源分配。

   长江委此前亦认为,长江干支流梯级水库不断增加,全流域缺乏统一的调度,不仅影响流域梯级水电工程的整体效益,还可能导致防洪、水资源安全和潜在的生态环境问题。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在枯水期或者出现旱情之后,水库不愿放水或者过量蓄水,都是基于各自利益的考虑,水资源整体利用持续失衡。

   长江委负责人对此认为,对于引调水工程,迫切需要加强其年度计划用水审批、用水监督管理等相关管理工作,协调流域内、流域外的用水需求。他建议,在协调兴利与防洪、电调与水调的关系方面,须对水资源的调度管理专门立法,明确流域机构对控制性水利工程涉水调度的管理权限及责权划分等。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