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上药H股上市前夕遭举报 医药三巨头排位战“失速”

2011年05月26日 07:00 来源:时代周报

  国药控股、上海医药、华润北药,当这三家国内医药巨头同时出现的时候,无一例外都是一出医药界的“大戏”。伴随着5月20日上海医药上市H股,以22.6亿美元募集总额成为近5年来全球最大制药类IPO企业的同时,这家目前亚洲史上规模最大的医疗保健类IPO企业“同期巧遇”了另两大巨头,只不过这出“戏”对其而言,也许不会太过高兴……

  本报记者 梅岭 实习生 张金刚 发自广州

  5月16日,距离上海医药最终上市仅4天的时间,另一巨头华润集团旗下公司华源制药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了一份言辞甚为激烈的举报信,随后三个交易日内上海医药A股在一片良好的局势下接连下跌,18日跻身沪市主力建仓前十,同日上海医药召开紧急电话会议,并发布澄清公告。

  此时,距离上海医药H股上市,仅有两天时间……

  5月20日,在巨头“包围”下的上海医药终在港上市,开盘价报23.25港元,最高价为23.35港元,全天成交18.80亿港元,换手率为11.16%。收盘报23港元,勉强与IPO发行价持平,盘中一度破发,跌至22.85港元。15.06倍的超额认购较2009年国药控股IPO 570.11倍的认购相距甚远。

  “这种情况在我的印象中真的很少见,并且还闹得如此大,在上市前几天直接捅到港交所,这在以前是很少见的,这相当于直接捅了上药一刀,从一个侧面来说,国内的这几个医药企业的竞争已经到达白热化的程度了。”一业内知情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上药被围,究竟为何?

  上市前的举报信

  上药董秘办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我们对发行的结果应该是比较满意的,对于华源举报的事件我们已在公告中澄清了,对于我们的上市是没有任何的影响的。目前和华源的事情一切以公告为主,现在我们不能发表更多的意见”。

  而“举报门”的始作俑者华源制药对此则避而不谈,其董秘办对时代周报记者有些不耐:“对这件事情我不清楚,举报门我也一点都不知道,我们不方便发表任何的评论。”

  5月16日,香港联交所及证监会同日收到安徽华源制药有限公司的一份举报信,信中称上海医药集团旗下企业新先锋及华康生产的产品头孢替安原材料声称来自日本,但至今未能提供证明文件;产品头孢替安遭到数家经销商如香港同仁堂、国药控股的投诉,称未能提供国家药监局要求的说明书,怀疑质量存在问题等。

  一石激起千层浪,经港媒报道后,上海医药于5月18日发布澄清公告称:上海新先锋并非本集团的业务和资产,涉案产品亦不属于本集团产品之列。若上市公司因司法程序遭受任何经济的损失,均由上药集团承担,此次事件与上市公司无关,不会对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然而,举报事件发生后第二天,上海医药A股股票出现连续三个下跌,在H股上市完成后,5月23日跌幅1.39%,截至记者发稿时,上海医药A股24日收盘价为18.91元,跌幅仍达0.94%。

  随即,安徽华源法务部负责人李利在其博客中发表了一篇名为《这里是上海》的博文,详细说明了举报事件的来龙去脉,文中指出今年3月2日,国家发改委将双方合作产品头孢替安零售价从原有的99.5元降至53.4元,在国内同类产品价格已作下调后,新先锋负责人想另寻经销商取而代之,对华源公司的降价要求不予理睬,导致公司失去竞争能力,并冻结了数个银行账户,冻结资金已超过9600万元,使安徽华源造成巨大损失。

  李利提及:目前新先锋与我公司依然保持联系,双方一直在寻找一个合适的和解方案。但由于举报门事件爆发于上药H股上市前4天,此时,市场关注的焦点已不在上药及华润这两家旗下公司身上。

  “我当时第一反应就是华润真的火了,有些扛不住了。无论华润眼红也好,着急也好,的确是有点受不了。虽然现在双方都在说和解,但关键是时间赶得太巧了,并且是直接递到港交所,这确实有点狠。”上述业内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称。

  “从上药H股上市第一天的收盘持平来看,肯定受到了举报事件的影响,其实无论是华源或是华润,这样和上药闹的话,对双方的损失都会很大。”安邦咨询医药行业分析师边晨光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渊源已久的举报门

  5月23日,上药集团原总裁吴健文涉嫌经济犯罪案在上海一中院公开审理,起诉书中显示,吴健文在担任上药集团抗生素部门总裁期间,受贿贪污挪用公款达4000万人民币。而此次举报门事件中的产品头孢替安则为旗下抗生素之一。

  在华源法务部负责人李利的博客中,曾有如下描述:“新先锋公司前负责人见利忘义,违背协议,背着华源公司与一个注册资金仅一百万元,且无药品经营资格的北京华氏公司就头孢替安签订协议。”这一说法也被业内认为有可能是指吴健文。

  此前,上药集团董事长吕明方曾多次表示:抗生素业务目前并不符合上市要求,待符合要求后才会置入上市公司。而在举报事件发生后,上药集团宣称牵涉在内的新先锋及华康公司并未列入上市公司,因此不会对公司产生影响。

  但上海医药H股招股书显示:上海医药与新先锋公司和华康公司均有关系,上海新先锋公司目前由母公司委托上市公司管理,待符合条件后再注入上市公司,华康公司则由上市公司委托收购,该笔交易预期将于今年6月底完成。

  这一说法也得到了上海医药董秘韩敏的默认,换言之,此次牵涉进举报门的公司,在未来仍有极大可能置入上海医药,但对于华源制药举报信中提及的原材料来源及质量问题上药仍未给出解释。

  其实举报者华源集团与上海医药的渊源颇为久远。2002年,当年排名仍位于全国前列的华源集团致力于打造“中国医药航母”,出资11亿元人民币占有上药集团总股本的40%,一跃成为上海医药第一大股东。

  2006年,华源集团资金链断裂,总经理裘祖贻自杀,公司破产重组。随后华源通过司法途径,将上药股权冻结并拍卖给华润集团,成为华润旗下的医药资产之一。这也为日后一系列事件埋下导火索。

  “前段时间国药、上药及华润不断地进行收购,多少有些不冷静的成分。如今真正的问题是能否整合,而不是买来一堆负担。当初华源倒闭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试图要弄全产业链,大肆地收购,最后成为包袱,也将自己拖垮了。”边晨光对时代周报记者称。

  产业规划引发“三国杀”

  上药H股上市成功后,不仅成为上实集团旗下第三家A+H股大型上市公司,也同时被冠以内地首家A+H大型医药上市公司的名号。这并未出乎业界意料。在此之前,国药、上药及华润这三大医药巨头的扩张速度就不止一次令市场咋舌。

  刚刚颁布的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医药流通规划的目标也已明确:2015年,形成1-3家年销售额过千亿元的全国性大型医药商业集团。

  在此激励下,国内医药三巨头自2010年便开始了大规模扩张之路,对于国药控股而言,因H股上市时间较早,实现千亿级目标并非难事,2010年,国药先后完成对4家央企重组,886亿元的营业收入为上药及华润的两倍之多。

  “三巨头扩张的速度太快了,有些不合理了,上药和华润后来有点被国药带着跑,国药不停地在收购,他们也跟着不停地收购。但国药上市时间早,资金不成问题,上药及华润实际上没有必要这么急切。”边晨光认为。

  去年4月,华润集团高调宣布了与北药结盟,成立华润北药集团,随后在短短三个季度的时间内,迅速完成在11个省市、18个优质企业的兼并和重组。1月18日,华润北药宣布将在“十二五”期间实现经营规模过千亿、在香港主板整体上市并进入蓝筹股的计划。

  同时,上药也不甘示弱,去年12月,上药斥资40亿元收购了China Health System Ltd 58%的股权,并控股了北京中信医药事业有限公司,在直接与华润北药直面的情况下加快全国药品分销网络的布局。

  边晨光认为:“现在国内医药市场的地盘实际已经分配得差不多了,‘十二五’规划肯定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但最大的推动因素还是新医改的基本药物目录。若要在基层覆盖的话,配送就是很大的一块,当初国药募集情况如此之好的原因也是在此。”

  此外,边晨光还对记者表示:“上药在华润之前上市是正常的,虽然上药受举报事件的影响第一天收盘持平,但另一方面来看投资者对医药巨头的竞争会有自己的判断。中国的很多企业是只会买不会整合,只会购不会并,最难的是如何将这些资源进行整合,成为核心竞争力。”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