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5月27日 00:22 来源:中国企业报
本报记者 孔迪/文
日本核泄漏,利比亚动荡,添加剂时代的食品,种种不安全裹挟着人类。
安全问题更是让央企负责人寝食难安。当中远集团总裁魏家福被问到“每天最焦虑的问题是什么”时,他毫不犹豫地说:“最大的焦虑就是安全,800多条船,不能出事,13万人不能出事。”
“不能出事”,这背后的逻辑隐含着央企安全生产从无序走向有序的发展轨迹。
铁腕治安全
王家岭矿难过去已经一年多,对中煤集团来说始终是一个挥之不去的梦魇。
“难忘的2010年已经过去,有许多经验需要我们深刻铭记,有许多教训需要我们深刻吸取,也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深刻反思。实践告诉我们,中煤集团要实现基业长青、永续发展,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健康发展。”中煤集团党委书记、副董事长纪喜来在年初的安全工作会议上语气沉重。
从去年4月至今,中煤集团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开展安全生产督察活动,对安全生产进行全面梳理。
中煤集团构建“党委重视安全、行政主抓安全、技术部门保障安全、生产部门落实安全、监管部门监督安全”的责任管理体系。
集团13个督察组对煤矿、工程处、工厂进行全覆盖全方位检查。各企业58个督察组深入基层生产作业现场、最偏远的项目部排查隐患,指导整改。
王家岭矿难给所有中央企业敲响了警钟,国资委也给央企负责人戴上了安全“紧箍咒”。
中国石油确立了“一切事故都是可以控制和避免的”“预防观”。中国海油、国家核电等企业按照风险管控要求,建立了健康安全环保管理体系(HSE)。中船集团禁止新进厂劳务工独立进行危险性较大的作业。
国资委数据统计,2010年,中央企业百亿元销售收入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15,比2005年下降了53%。
然而,“中央企业安全生产情况很复杂,水平也参差不齐。”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政策法规司巡视员石少华说。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近日在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透露,“十一五”时期,中央企业共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责任事故157起,死亡965人。
三把达摩克利斯剑
当前,中央企业头上好像倒悬着三把安全“达摩克利斯剑”:一把是全球竞争,一把是企业扩张,一把是用工变化。
第一把,国际上许多大公司都建立并执行了全球相对统一的安全标准,并据此作为排斥竞争对手的重要手段。黄淑和提醒央企主管安全的负责人,你们的安全问题已经被盯上了。
同时,“走出去”步伐加快给安全生产工作带来了更大挑战。
“十二五”时期,越来越多的央企将涉足海外业务。然而,全球安全局势仍在恶化,央企境外项目大多集中在非洲、中东、中亚、东南亚、南美等地区,矛盾突出,其面临的境外法律风险、政治风险和安全风险将会更多。
中央企业境外资产总额超过4万余亿元,这笔资产的安全性隐患在利比亚动荡中暴露无遗。有统计显示,中国企业在利比亚承包的工程项目涉及合同金额188亿美元,但后来获得的保险赔付不足4亿元人民币。
第二把,企业规模扩张和生产经营业务快速发展增加了安全管理风险。
“目前,一些中央企业产业链不断延伸,进入了自身不熟悉的领域,特别是主业非煤企业进入煤炭行业,在煤矿专业技术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经验明显不足,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增大。”黄淑和说。
公开资料显示,5月初两起央企矿难被通报,导致16人死亡,这暴露了相关的安全短板。
第三把,用工方式的深刻变化增加了安全管理难度。
目前,中央企业直接使用的农民工和通过劳务派遣、分包等形式使用的农民工已达到680多万人,农民工已经成为中央企业改革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但是,这部分从业人员总体流动性较大,缺乏系统培训,岗位技能、安全知识、自我防护能力都亟待加强。
黄淑和表示,“央企要加强对承包商和分包队伍的管理。”如何管理承包商并加快提高农民工安全意识,已经成为中央企业必须尽快破解的一个重要课题。
与国际标准接轨
如何防范这三把利剑坠下?与国际标准接轨成为坚强的盾牌。
到“十二五”末期,中央企业要普遍建立健全与国际标准接轨、具有中国特色、适合本企业特点的安全管理体系。“这一安全管理体系,对外要经得起境外竞争对手挑剔,对内各企业和全体员工能得到有效执行。”黄淑和说。
从执行层面,国资委要求“走出去”的中央企业认真研究驻在国经营管理、劳资、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法律规定,抓紧建立和完善与国际安全标准相衔接的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和安全规章制度,强化境外人员安全培训,确保境外人员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同时,“严控投资方向,谨慎进入不熟悉的行业和领域。”黄淑和强调,“对拟兼并重组的企业,要严格做好安全生产评估,当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时才可并购;已兼并重组的企业,安全管理要及时跟上,加快形成统一的安全文化。”
“下一步,要加大安全技术投入,加大信息化建设。靠人是盯不住的。有的建筑企业一年承建1000多个工程,监控就得延伸。”黄淑和说。
因此,国资委锁定“十二五”期间央企安全生产的四大主攻方向:实施企业安全发展五年规划;推动安全技术攻关;提升境外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培养具有国际水平的安全监管专业队伍。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