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5月27日 07:12 来源:金融时报
记者 卓尚进
“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国金融租赁已经开始由培育期进入一个成长期”,“探索未来一个时期中国金融租赁业的走向,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我们必须要融入全球经济,在中国企业和经济走向全球的过程中,找到金融租赁业的发展地位。”中国银行业协会金融租赁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李晓鹏日前在天津召开的第二届中国金融租赁高峰论坛上,表达了这样的新颖观点。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金融租赁业进入快速成长期
如果从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开始算起,至2010年底,仅仅过去三四年的时间,中国金融租赁业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培育期一跃进入快速成长期。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国内金融租赁公司的资产规模和业务领域逐步扩大,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也得到较大提升,金融租赁公司的经营特色越来越鲜明,专业化程度在不断提高,部分公司在飞机、船舶、工程机械等金融租赁的传统目标行业发展较快,逐步形成了一定的业务基础和核心竞争力。
正如中国银监会副主席蔡鄂生在论坛致辞中所说:“随着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的设立和发展,我国融资租赁行业的市场格局和业务模式都发生了较大变化,行业优势和社会价值初步显现。”
银监会的统计数据表明,截至2011年3月末,17家金融租赁公司的资产总额达到3640亿元,实现营业收入33.45亿元,净利润13.24亿元,分别比2007年同期增长了25倍、27倍和39倍;资产利润率、资本利润率分别达到1.56%、10.07%,比年初提高0.06、1.49个百分点。整体来看,金融租赁公司在资产规模快速增长的基础上保持了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的稳步提升,并且随着经营实力的不增增强,金融租赁行业的社会认知度和关注度也得到了较大提高。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3月末,金融租赁公司在飞机、船舶、专用设备领域的投资余额分别达到381亿元、337亿元和1924亿元,并在航空、航运、电力、机械、医疗、印刷等领域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产品线,有效的扩大了相关行业的投资、生产和消费,在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同时,带动了租赁行业的快速发展。与前两年相比,租赁资产的分布领域不断增加,行业配比更加均衡,金融服务能力有所提升。
近两年来,金融租赁的业务创新也取得积极进展,发展方式有所转变。金融租赁公司立足于深入发掘租赁业务的本质特色,加大了产品创新力度,推出多样化的业务品种。部分金融租赁公司设计开发了专业化的中小企业融资租赁产品,增强了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通过开办厂商租赁、保税租赁、联合租赁等业务品种,将企业生产、销售和用户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尝试帮助企业打通国内外市场,有效地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渠道,满足了多样化的融资需求,同时降低了金融租赁公司的经营成本和经营风险。通过在保税区设立项目公司开展融资租赁业务,按照国际上通行的运作模式,成功开展了飞机、船舶等融资租赁业务,成为国内公司进入世界高端市场的成功典范。
此外,银行系租赁公司还加强了与母行之间的协同效应,充分利用母行的客户资源、营销网络和管理机制,在不断优化自身发展模式的同时,融入母行整体发展战略,为提高商业银行的整体金融服务水平和综合化经营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和有益的探索。
值得充分肯定的是,近两年来,金融租赁公司的治理机制不断完善,风险管理能力不断增强。新设和重组的金融租赁公司都能够按照监管要求,借鉴银行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结合租赁业务特色,建立了较为健全的公司治理架构。基本能够做到“三会一层”各司其职,前中后台职责分离和相互制约,为公司健康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与股东方建立了风险隔离机制,较好地防范了租赁业务与银行业务之间风险的相互传导。截至2011年3月末,全行业不良资产率为0.49%,拨备覆盖率为322%,表现出良好的资产质量状况、稳健的财务管理能力和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与会专家达成这样的共识,随着中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和不断融入全球化,中国金融租赁业前景十分广阔,金融租赁机构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良性趋势,可以说中国金融租赁业已经进入一个高成长的新时期。
中国金融租赁业须加快国际化进程
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正是中国经济和金融不断融入全球化的时代,与之相适应,进入高成长时期的中国金融租赁业也必须加快国际化进程。
李晓鹏说:“推进金融租赁国际化,是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要求。”会上,他分析了金融租赁的四个新作用。
一是有利于促进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目前我国有一些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如钢铁过剩了2亿吨,平板玻璃过剩2.5亿箱。这种情况需要综合治理,单靠压缩产能可能导致经济发展速度过缓,也可能出现就业率下降。金融租赁业的国际化,可以带动设备出口,转移生产能力到海外,可以稳定增长,调整结构。
二是有利于贸易平衡。过去7年中国的贸易顺差增长了12倍,这是引发汇率纠纷的重要因素。金融租赁国际化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从进口方面金融租赁可通过采购拉动进口,同时降低企业的初始投资资金,刺激国外先进设备和技术的需求,从出口方面金融租赁可减少贸易中的冲击,减少贸易摩擦和贸易保护的阻力。
三是有助于金融企业“走出去”。目前中国金融机构“走出去”还是以商业银行为主,商业银行的“走出去”还基本上停留在传统的贷款、存款、结算业务上,一些新金融业务,比如投资银行、资产管理、私人银行等高端业务还没有实现“走出去”。因此在未来5年提升中国金融业、银行业在全球的地位,离不开作为商业银行重要的产品线——金融租赁的“走出去”。
四是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需要实体经济和金融手段的密切结合。金融租赁国际化可以在租赁项目、融资租赁物的投资、租赁资产证券化领域推进跨境交易,并发挥蓄水池的作用,将热钱引入市场,解决金融租赁产品的不足等问题。
与此同时,推进金融租赁国际化是金融业自身完善与发展的必由之路。经济全球化要求金融租赁的国际化,同时金融租赁的国际化,也是促进行业强身健体的必由之路。过去的实践证明,对外开放是许多行业提高经营管理和技术水平的重要途径,对于金融租赁也不例外。
借鉴国际经验,加快中国金融租赁国际化进程
蔡鄂生表示:“在当前经济金融全球化的条件下,在后危机时代的今天,学习国际经验,总结历史教训,对我们思考中国金融租赁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工银租赁的专家表示,在推进国际化的进程中,我们应该按照银监会等监管部门的要求,内外兼修,加强管理。当前金融租赁公司面临的问题都是以前国际同行遇到的问题,并且国际同行找到过很好的解决办法。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的公司需要走向世界,加强与国际同行的交流,拓宽视野,借鉴他们的经验,在商业模式、产品创新、技术进步等方面,要进一步提高我们的竞争力。
专家认为,当前中国的金融租赁业要探索建立一个科学的考评体系,即根据全球金融租赁业的发展状况,如何评价金融租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这些考核指标的建立,使我们在走向国际的同时,能够和国际同行有一个可比的评价。
与会人士希望进一步完善政策,培育市场,创造国际化金融租赁的环境。国内金融租赁公司现在出口退税、进口关税、外债管理等方面面临很多政策障碍,形成了金融租赁较高的成本,难有与国外同行同等的竞争地位,同时在资产转让等方面,金融租赁公司也没有相关的政策。与会专家呼吁相关监管部门,尽快研究和制定适应金融租赁公司加快发展的相关政策规定。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