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2011年05月29日 10:59 来源:中国经济网

  对话人:姚景源主持人:本报记者吕立勤

  

  主持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农业科技创新。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如何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重要决策部署,统筹城乡发展,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我们请姚景源同志围绕有关话题作分析和展望。

  姚景源:我国是农业大国,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农业。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广大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民群众的长期艰苦努力,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着力强化农业基础,不断深化农村改革,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我国粮食产量的年增长率超过人口的年增长速度,棉花、肉类、水产品、水果等主要农产品的人均占有量成倍增长。我们以占世界6%的淡水和9%的耕地资源,解决了占世界20%左右人口的温饱问题,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巨大成就。但我们还要看到,随着我国农业的开放度不断提高,城乡经济的关联度显著增强,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日益加大,农业农村发展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在积累增多的同时,各种传统和非传统的挑战也在叠加凸显。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积极实施科技兴农、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二五”时期,我们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就是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主持人:那么,您对“十二五”时期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还有哪些进一步的思考?

  姚景源:通过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我个人理解,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就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具体地说,一是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要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加大粮食主产区投入和利益补偿。要严格保护耕地,加快农村土地整理复垦,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等。二是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要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促进园艺产品、畜产品、水产品规模种养,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要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还要发展节水农业,推广清洁环保生产方式,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等等。三是加快农业科技创新。

  要健全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现代种业,加快农业机械化等。四是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主要是加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加快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培育多元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供销合作社、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等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积极发展农产品流通服务,加快建设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等。

  关于农业科技创新。“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有这样一段表述:推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加快农业生物育种创新和推广应用,开发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新品种,做大做强现代种业。加强高效栽培、疫病防控、农业节水等领域的科技集成创新和推广应用,实施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促进农机农艺融合,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左右。发展农业信息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水平。我个人理解,这段表述所涉及的内容,应当是我们“十二五”时期围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在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方面着力加强的重要工作。

  主持人:您前面谈到,“十二五”时期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中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做大做强现代种业。我们注意到,中央高度重视在农业科技创新中发展现代种业。今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4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5月9日,国务院又在湖南长沙召开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工作会议,全面部署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各项工作。您能否就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中如何做大做强现代种业谈一点个人看法?

  姚景源: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涉及方方面面,其中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要加快农业生物育种创新和推广应用,开发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新品种,做大做强现代种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两份重要文献中,在谈到农业科技创新时都提到了现代种业。这是因为,加快农作物种业发展是建设现代农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选择,是实施科技兴农、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我们一定要着眼于保障农业长期稳定发展,把发展现代种业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战略举措,把良种培育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首要任务。要加快制定发展规划,推进自主创新,强化政策支持,加大投入力度,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法律法规,着力提高我国种子产业发展水平。

  可以这样说,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作物品种选育水平显著提升,种子企业实力明显增强,市场集中度逐步提高;种子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全面实行政企分开,市场监管得到加强。良种的培育和应用,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生物技术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农作物种业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建设现代农业,对我国农作物种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我国农作物种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商业化的农作物种业科研体制机制尚未建立,科研与生产脱节,育种方法、技术和模式落后,创新能力不强;种子市场准入门槛低,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研发能力弱,育种资源和人才不足,竞争力不强;供种保障政策不健全,良种繁育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较低;种子市场监管技术和手段落后,法律法规不能完全适应农作物种业发展新形势的需要等等。这些问题必须在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中切实加以解决。

  主持人:在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中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姚景源:一是高度重视,要把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作为一件大事、要事来抓,努力实现传统种业到现代种业的飞跃。二是积极应对,要抓紧把中央出台的各项支持政策细化、实化、具体化,加强统筹协调、把握关键环节、突出重点任务,形成支持种业发展合力。

  加强统筹协调,我个人理解,就是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提出的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完善法律法规,整合农作物种业资源,加大政策扶持,增加农作物种业投入,强化市场监管,快速提升我国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企业竞争能力、供种保障能力和市场监管能力,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全面提升我国农作物种业发展水平。

  把握关键环节,我个人理解,就是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提出的基本原则,牢牢把握好“四个坚持”。一是坚持自主创新。要加强农作物种业科技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国际合作,鼓励引进国际优良种质资源、先进育种制种技术和农作物种业物质装备制造技术,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作物种业科研成果,提高农作物种业核心竞争力。二是坚持企业主体地位。要以“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为主体整合农作物种业资源,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通过政策引导带动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入,充分发挥企业在商业化育种、成果转化与应用等方面的主导作用。三是坚持产学研相结合,逐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资本为纽带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模式。四是坚持扶优扶强。要加强政策引导,对优势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加大基础性、公益性研究投入;对具有育种能力、市场占有率较高、经营规模较大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予以重点支持,增强其创新能力。

  关于突出重点任务,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中已经提得很明确,概括起来有9项。一是强化农作物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二是加强农作物种业人才培养;三是建立商业化育种体系;四是推动种子企业兼并重组;五是加强种子生产基地建设;六是完善种子储备调控制度;七是严格品种审定和保护;八是强化市场监督管理;九是加强农作物种业国际合作交流。

  最后,我还想补充一点,我们在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同时,还要把推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等各项农业科技创新工作抓紧抓实,切实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责任编辑:李志强)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