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美国农业:如何实现高投入高产出目标_

2011年05月29日 10:05 来源:中国经济网

  

美国农业:如何实现高投入高产出目标_

  图为美国某农场一角。

  

美国农业:如何实现高投入高产出目标_

  图为美国农民正在制作牧场的临时围栏。 本版图片均由郭辑供

  

美国农业:如何实现高投入高产出目标_

  图为美国先进技术投入到农业生产中。

  编者按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正在迈向新的阶段:即按照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着力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在收入分配格局调整中着力促进农民增收,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着力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创新,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为参考借鉴国外的经验和做法,本报特别推出《国外农村建设面面观》系列报道,特约部分驻外记者就一些国家的农村发展现状,最新农业技术,农业现代化的最新趋势,以及一些国家在农业水利设施建设、耕地质量建设、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和农资保障等方面的有效做法和有益经验发回相关报道,以飨读者。

  (责任编辑:刘阳禾)

  农产品经济产值可观

  “农业是制造业和商业的基础”,这是美国农业部在1862年成立时在其部徽上镌刻的文字。美国建国二百多年来,一方面依托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发展农业,另一方面注重发挥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秉承“以农立国”的传统,将农业逐渐打造为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然而随着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农业在美国经济中的比重有所下降。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政府制定政策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发展,在继续夯实美国农业原有优势的同时,不断完善社区职能,稳定长期从事农业人口水平,强化食品安全制度和市场准入制度,提倡科学种植,使农业成为美国在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

  美国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农产品出口大国。其谷物、棉花及肉类等农副产品的出口,均在世界农产品市场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然而,在美国真正意义上从事农业劳动的“农业人口”,即收入来源主要依赖于农副产品生产的只有460万人左右,占全国人口总数的比例还不到2%。

  美国权威机构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粮食、棉花、肉类及蔬菜水果等农副产品的美国农产品总出口价值高得惊人,均值就高达每小时600万美元,全年出口总额更是达到了530亿美元。

  整体来看,美国农副产品的17%出口国外,三分之一的土地耕作产出直接与国际市场对接。农业出口带来的收入占整个农业收入的四分之一。世界上四分之一的牛肉,五分之一的谷物、牛奶、鸡蛋等主要农副产品产自于美国。

  更为可观的是,美国的农产品消费每年高达5470亿美元,其中23%的价值产生在农场内,其他的附加值涵盖加工、市场营销、运输以及零售等。

  (责任编辑:刘阳禾)

  政策上大力扶持

  当今世界科技发达,但农业不可能完全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加上农民在机械化和高科技方面的投入较大,农产品的成本也在上升。为保证农业能够持续稳定地发展,美国政府多年来一直对农业给予许多优惠和补贴,这样既可留住一定数量的农民,也可使美国农业得以实现“高投入、高产出”的目标。

  一是政策投入巨资加大对农业产业的扶持力度。其实,美国历届政府对农业的扶持力度都超过了制造业等传统行业。政府每年用于农业的开支远远高于来自农业的税收。2002年美国新农业法规定,在今后的10年里,政府对农业的各种补贴和财政支持将达到1900亿美元,平均每年投入190亿美元,正好低于世界贸易组织规定的每年农业补贴不得高于191亿美元的上限。2004年,美国农业部的各种服务和项目总预算为740亿美元,比上年增加14亿美元。其中,用于水土和环境保护的费用最高,为300亿美元。政府还专门拿出62亿美元,用来促进农产品出口和开拓国际市场。出于防恐考虑,政府拨款8.99亿美元用以加强食品供应的安全措施。为进一步提高美国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预算中还专门拨出1.96亿美元用来资助农村地区通信系统的升级和宽带上网工程。

  二是推行“以工补农”政策,通过对工业和高科技产业的扶持推动农业发展。扶持体现在各方面,主要是农村道路、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价格的直接补助;较低的农业税收政策;良好的技术服务;积极开拓农产品国内、尤其是国际销售市场等。

  三是政府在税收方面给予农民优惠措施。美国每年约有四分之一的农场主由于其农场属于“资源有限农场”而免缴所得税,还有一半的人只需按15%的最低税率缴税。只有5%的大农场主需要按较高税率纳税,这些人缴的税要占农业税收总额的一半左右。

  一名美国农民向记者举例说,如果他的蔬菜在纳税日前未能全部售出,他就可以延期缴纳所得税。如果他要添购机械设备,有关开支可从年收入中扣除,这部分可以免税。农田里的各种机械不用缴燃油税,他每年按市场价购买汽油或柴油,第二年政府按他所申报的油量退还燃油税,因为这些农用车不使用一般公路,不负担公路维修费用,应当免税。

  (责任编辑:刘阳禾)

  规模经营与机械化种植双管齐下

  实际上,只要一提起美国农业,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规模经营。美国是世界上农业最发达、技术最先进的国家之一。不论是种小麦、棉花,还是养鸡、养牛,规模经营毫无疑问是美国农业最突出的特点。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美国共有大小农场220万个,农场的平均面积为418英亩(1英亩约合6.07亩)。

  在这样广阔的农场上,单纯依靠人工作业是不能完成的任务,因此早在上世纪40年代,机械化粮食生产已应运而生,美国也成为领先世界各国最早实现了粮食生产机械化的国家。60年代后期,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更加提高,达到了从土地耕翻、整理、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干燥等全过程机械化;70年代初完成了棉花、甜菜等经济作物从种植到收获各环节的全面机械化。

  目前,美国依然在种植业、工厂化畜禽饲养、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等方面保持着世界先进水平。高度机械化水平和科学有效的管理,大大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1987年美国农业劳动力人均产值达到了55300美元,是当时其他发达国家的4倍,居世界第一位。农业机械化有力地促进了美国农业的快速发展,也使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农产品出口大国。

  进入新世纪以来,美国在谷物联合收割机、喷雾机、播种机等农业装备上开始引进卫星全球定位系统(GPS)监控作业等高新技术。农业出现了向精准农业方向发展的趋势。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一个中大型农场往往只有老少两代人,6口之家,却拥有数千公顷农场。播种、施肥、收割等农田生产环节基本通过机械化实现。播种、管理、销售等每个重要环节,更是通过网络信息系统进入市场机制,由相关机构提供气候监控、土壤分析、病虫害控制方案,以及销售合同等。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今天的美国农民有30%上过大学,其中一半有大学以上文凭,拿到博士学位后专事农业的人才也比比皆是。

  (责任编辑:刘阳禾)

  突出环保理念 完善社区职能

  多少年来,美国的农民最为关心的,是如何能提高产量,扩大养鸡、养牛等农场规模,增加利润。然而,从发展趋势看,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正不断上升为美国新农村的优先课题。以“混合型病虫害控制生产模式”为例,北卡罗来纳州的农业和生命科学学院就和农民合作,共同实验并推广如何通过监测田间各类昆虫和害虫的比例与粮食产量的关系,从而找到利用、调整昆虫之间的关系来控制庄稼的病虫害,以减少乃至完全避免用灭虫剂来毒杀害虫。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美国农民日益广泛从提高庄稼质量和休养土地等角度出发,科学休耕或变换同一地块里的庄稼种类。

  化肥曾是美国农民提高产量的首选措施,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民在探讨减少乃至放弃使用化肥等无机材料而持续发展农业的新渠道。

  如今,精准施肥和灌溉技术正在美国农村得以推广。这一新技术不但可降低使用肥料的开支,减少浪费,更可通过减少肥料等物质流入河流而改善江河的水质。

  从环保的角度看,仅10年之前,美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土地,年流失量可高达每英亩40吨表层土壤。自从美国农业部水土保持计划实施以来,被纳入计划的2350英亩表层土高流失地块,不但表层水土流失量大幅下降了90%,大多数这类土地已开始以每年自我生成2至12吨表层土壤的速度在改善。据美国权威机构的统计,过去12年内,各类环保措施使美国的湿地复原已达到128万英亩。

  纵观美国农业近年来的发展和变化,新技术、新生产模式、环保措施等层出不穷,不胜枚举。在大多数国家还以传统模式精耕细作提高产量的时候,美国已经用新观念在思考未来的农业方向,以新手段在创新耕作、饲养的模式,以环保及新能源的理念,在为新农业拓展可持续发展前景。

  美国也存在着如何让农民长期留在自己的土地上的问题,尽管一项针对美国新生代农民及畜牧业场主的调查显示,高达97.2%的年轻农民计划把务农作为自己一生的职业,90%的人希望子女将来继承自己的事业。如此高比例的新一代农民眷恋自己的土地,对美国农业稳定发展、环境保护,乃至美国的食品安全等来说,都无疑是个喜讯,然而,真要达到稳定农业人口,使农业能长期持续发展,提升和完善乡镇社区基础建设,是问题的关键之一,而改变年轻农民从乡镇向城市流失的情况,为美国乡镇增添吸引年轻人的活力,则是美国农业部农村发展署的核心职责。

  今天的美国农场基础设施建设,已完全不是传统的修水利、拉电网等概念,而是建立新兴的图书馆、铺设光缆让农民通过信息高速公路不出农场就可畅游世界等。同样重要的还包括,如何通过科技创新、生物技术以及培训农民等,从环保、丰富和改良农产品、提高产量等新的角度,确保农业持续性发展。在这类发展思维的指导下,仅2010年一个财政年度内,农村发展署就借美国联邦政府的经济复苏法案之东风,为农村发展计划增加注资2.4亿美元。其中,农村发展署通过新近制定的乡镇图书馆启动计划,专门帮助人口在2万以下的小乡镇建设、改建或扩建了275个乡村图书馆,让新农民身处田园,眼观天下,紧紧跟着时代的气息和步伐。

  (责任编辑:刘阳禾)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