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快被他们理成无产者了

2011年05月31日 03:02 来源:现代快报

  上周五,知名杂志出版人洪晃在其微博(http://weibo.com)上发文怒批德意志银行,“德意志银行的私人理财是全世界最坏的服务,我快被他们给理成无产者了。”洪晃拥有246万微博粉丝,截至昨天该微博已被转发2100多次,评论近1000条。而记者从南京多家银行获悉,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后,越来越多的高端客户将资产交给中资银行打理。“现在很多人都从外资银行身上体会到了,原来外国的月亮并不比咱们的圆。”

  □快报记者 王海燕

  外国月亮并不比咱的圆

  洪晃女士是知名人士,德意志银行是全球最大的金融机构之一,洪晃一句“快被他们理成无产者了”,顿时引起了网友对外资银行、对理财态度的各种评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很快转发了洪晃的微博并数次提问和评论,比如其他外资机构如何?外资机构在中国的优劣如何?围绕此话题,巴曙松也在微博上评论说,历经上次危机冲击后,外资行在理财市场恢复声誉和信任,看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很多网友借机对外资银行的理财产品开始“揭短”,而且调侃称,终于明白了外国的月亮并不比咱们的圆。也有网友称中资银行的理财相对要好,“中资银行产品简单易懂,风格保守,我觉得即使是专业人士也不一定看得懂那些华尔街的产品,更不用说我们的老百姓了,一定是被理财啊。”不过也有网友表示,理财就是一种契约关系,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认为购买者要从自身找原因:“要么是你理财经验不足,被忽悠了;要么是满足了你理财之外的需求。就当是买个教训吧。”

  外资银行理财频遭投诉

  近期外资银行加快了在南京的攻城掠地,随着花旗银行在南京亮相后,目前花旗、汇丰、渣打、东亚、首都银行、恒生银行等外资银行都已经在南京落脚,与数十家中资银行同台竞技。不过,近两年来,有关外资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诉频频见诸报端。

  2007年11月至2008年3月,南京投资者于女士在南京一家外资银行累计投入180万元买入6只QDII理财产品,而到2010年11月产品赎回到账时,却发现已经亏损80万元。另外一位投资者沈女士于2007年7月投入3万美元买入理财产品,到2010年1月到期时账面缩水41%。

  另外还有一些国内高端客户将几千万资产买入了外资银行的一些衍生品,结果损失惨重,而且根据产品的设计,可能投资者还要不断往里面投钱。

  南京一家银行私人银行部负责人告诉记者,外资银行的理财产品中,很少有固定收益的,即使有其收益也是跟存款差不多,外资银行的理财产品以不保本不保收益的衍生品居多。“很多人一开始都认为国外的银行都很多年了,肯定比国内的好,但外资银行的理财产品也是要拿到国际市场上去投资的,而国际市场的涨跌是不可能由哪个人来决定的,投资市场永远没有这种神话。”

  高端客户回流中资银行

  南京一家银行私人银行部负责人称,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后,很多外资银行倒闭,很多外资银行的理财产品亏损,自那以后,越来越多的高端客户从外资银行回流到中资银行。“我们甚至有一位客户都移民到加拿大了,他都不敢把钱存到当地的外资银行,觉得还是存在中资银行安全。”

  这位负责人称,相比外资银行,中资银行的理财产品一个是设计相对简单,条款能够看懂,挂钩的市场客户也有所了解,“说实话很多外资银行的产品说明书都是英文的,有多少客户能真正看懂的?而且即使就是中文的,那些衍生品设计非常复杂,客户很难弄懂其中的原理。”一位业内人士认为,外资银行完全是以盈利为目的,所以哪个产品赚钱就卖哪个,但中资银行不太一样,还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

  “另外,中资银行有很多保本、收益固定的低风险理财产品,适合中国人的投资口味。”这位负责人称,此外,同样是PE类的理财产品,但国内的PE类理财产品造富效应要明显得多,而国际市场因为是成熟市场,往往PE类产品并不能赚到这么多的钱。

  据南京多家银行私人银行部负责人透露,近几年越来越多的高端客户正从外资银行回流中资银行。不少从中资银行跳槽到外资银行的工作人员也纷纷回流中资银行。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滚动新闻其他文章

现代快报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