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时评:瘦身钢筋何以屡禁不止

2011年06月01日 01:26 来源:一财网

  据5月31日《金陵晚报》报道,宁杭高铁某施工企业为省费用将钢筋严重拉长,第一种规格8毫米的钢筋拉伸后成为6.9毫米,共拉伸了2.1吨;另外一种规格为6.5毫米的,拉伸为5.9毫米,共拉伸5.4吨。记者几次采访均遭阻拦,执法人员和警方欲查扣却遭围殴。据了解,该公司所负责的项目,约四五公里长,现在已建成2.2公里的高铁护栏。

  众所周知,各类建筑,对钢筋直径强度都有严格要求,如果钢筋用得细了,建筑物的强度将大打折扣,遇到灾害将难以抵御。宁杭高铁作为一个重中之重的工程,也使用“瘦身钢筋”,惊愕之余,更让人联想到近年来层出不穷的豆腐渣工程。

  而事实上,这种“瘦身钢材”近来被屡屡查出:去年4月,石家庄市建设局的巡察组就对全市钢材箍筋外加工或现场调直后的质量情况进行了抽查检测,并对违规项目单位及个人通报批评和记入不良信誉档案;今年5月16日,湖北襄阳市工商、质监、建设、公安等部门联合行动,出动执法人员188人,就地封存涉嫌有问题的钢材631吨,并责令对使用不符合规格钢材的工程停工整改。而根据5月17日武汉市工商局公布的近期建筑钢材质量监测结果显示,抽检合格率仅为三成,主要问题就是“钢材瘦身”。施工方使用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瘦身钢”的新闻更是屡见不鲜,“浙江万利”就曾在一年内被石家庄市建设局两次查处。

  那么,“瘦身钢材”屡禁不绝的根本原因何在?

  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就是,无论“瘦身钢材”的生产方还是使用方,违法成本都相当低。对于生产商来说,即使被抽查发现,最多也不过是封存问题钢材而已,这相对于“瘦身钢材”所产生的暴利来说,不过九牛一毛;对于使用方来说,一旦房子建好通过验收就可以置身事外。

  此外,这与施工质量监督体系存在的漏洞也不无关系。在对工程质量问题的抽查和监督上,监督人员往往不能及时发现存在的质量问题,并适时、适度地签发整改通知或交由工程质监机构报委托的政府部门查处;在竣工验收阶段的监督管理上,监督机构又不按照国家规定的竣工验收的组织形式、验收程序、执行验收规范等实行监督,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鉴于此,笔者认为,要从源头抓起,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严格参建单位人员、设备的合同履约情况,建立和完善信用评价制度,建立健全施工企业、监理企业的信用评价业绩与招投标相挂钩的机制。同时,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对问题建筑材料的行政处罚力度。插图/刘飞

  (羽人三,重庆)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