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第三方支付发牌给深企带来机会

2011年06月01日 03:41 来源:深圳商报

  经历了6年的漫长等待,27家第三方支付企业终于迎来了集体狂欢。一再跳票之后,日前支付宝、财付通等27家第三方支付企业终获央行颁发的《支付业务许可证》,这意味着,“草莽”出身的第三方支付企业终于在9月1日央行设定的大限来临之前有了“身份证”。这不仅为中国的电子商务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对于中国金融结算市场发展以及金融服务体系的完善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7年前,马云创立支付宝的初衷只是为了解决淘宝交易安全问题。7年后,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市场规模却轻松突破1万亿,成为比淘宝想像空间更大的生意。据艾瑞咨询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第三方网上支付交易规模达到10105亿元,同比2009年增长100.1%,而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第三方网上支付的交易规模就达到365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02%,但这样的规模对于去年全国1900万亿元的支付结算规模来说,显然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随着支付手段与技术的成熟,第三方支付无疑还是一个刚刚起步的绿色朝阳行业。

  不过,这样一个发展迅猛的产业中,即使是拥有超过5.5亿注册用户,日交易额超过25亿元,占据第三方支付市场一半以上份额的支付宝很长一段时间也没有安全感。因为,这些第三方支付企业一直游走在法律的“灰色地带”,它们没有取得央行颁发的《支付业务许可证》(俗称“支付牌照”),事实上却又是在从事着金融结算业务。去年6月央行公布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规定,第三方支付企业必须在今年9月1日前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否则不能再从事第三方支付业务,支付牌照成为悬在支付宝们头上一把随时可能落下的利剑。

  第一批27家第三方支付企业获得牌照,既标志着支付牌照的马拉松长跑终于尘埃落定,也意味着第三方支付市场进入后牌照时代。后牌照时代对支付行业而言,既意味着更大的发展空间,也意味着面临更激烈的竞争,而对深圳这样一个具有金融创新优势、互联网产业优势的城市而言,则或许意味着更大机会。这次财付通、银盛电子、快付通和壹卡会等4家深圳企业成功拿牌也证明了深圳在第三方支付产业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深圳作为一座年轻的城市,我们或许不能与人比经济总量,或许不能比产业的大与全,但我们却一直把金融与高科技作为支柱产业,把创新作为城市持续发展的动力,而第三方支付恰恰是一个金融和互联网结合的创新产物。在支付牌照没有发放之前,或许有政策上的担心,有竞争不规范的担忧,深圳虽然有多家第三方支付企业,也有许多业务创新,财付通也以20%的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二,但与上海、杭州等地的支付企业相比,却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现在进入到后牌照时代,大家都又回归到同一起跑线上了,高度集中的市场竞争格局或将被打破,深圳同样也迎来了实现弯道超车的机会。

  首先,随着政策层面的明朗,社会对支付行业的整体投入将加大,这不仅会有更多运营主体进入到支付行业,而且资本层面加速进入支付行业的趋势也将愈发明显,未来支付行业必然会进入一个收购、注资入股的一个高峰期,这对擅长资本运作的深圳企业来说意味着巨大的市场机会。

  其次,随着支付牌照的发放,总体市场规模在数十万亿的新业务领域将向支付行业打开,这将从根本上改变目前支付企业过分依赖网络购物和航空等行业的状况,当支付企业渗透到越来越多传统应用服务领域,并分别建立自己的核心业务优势,支付宝的优势将被削弱,支付市场发展格局也将发生深刻变化,高集中度的市场竞争格局则会被打破。

  最后,支付牌照的发放,也预示着相关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的管理细则也将逐步确认,今后支付企业对于业务创新的方向和要求将有明确的政策导向和监管规则。在统一的监管框架下,支付企业的业务创新将有章可循,其业务的推出也将会更加顺畅。我们相信善于创新的深圳企业,只要能抓住新的市场机会不断进行业务创新,弯道超车将成为现实。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