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第三方支付牌照低调现身行业整合在即悬念浮出

2011年06月02日 01:33 来源:通信信息报

  ■本报记者 唐隆辉

  酝酿6年之久的支付牌照近日发放,首批获牌企业有27家。据易观国际相关报告粗略统计,已获得牌照的支付机构已占据市场超过90%的份额。

  数年长跑,千呼万唤始出来

  没有发布会、没有授牌仪式、没有高官出席……5月26日下午,中国人民银行刚刚公布了首批《支付业务许可证》,共颁给27家单位,其中支付宝、银联商务、财付通、快钱等悉数获得许可证。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公布的首批《支付业务许可证》名单,总计为27家单位获得,并未像此前外界预计的32家公示单位全员获批。有5家申请企业未获得《支付业务许可证》。事实上,从2010年12月起,央行已陆续公示第三方支付牌照申报企业,这份名单也已经从最初的17家,扩容到32家。而此后有关支付牌照发放的消息就一直备受媒体关注,牌照发放日期也一延再延。

  究其原因,首先,一直游离在政策法规之外的第三方电子支付行业自去年6月《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出台后,就迎来正名的机会,但是牌照发放一再搁浅延期,而与牌照发放相关的利益博弈也尚未完成。

  同时,支付公司掌握了海量的用户信息,其日常运作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交易数据,事关用户的账户安全与个人隐私,还可能涉及国家金融信息安全。

  此外,牌照的发放也涉及到众多网购者与电商从业者的利益。在电子商务行业,企业建站开展线上营销,首先有赖于IDC行业的推动。其次,第三方支付一定程度上促使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以支付宝为首的第三方支付通常都捆绑着电子商务网站。网络购物所常用的支付宝、商场预付卡等第三方支付工具也是因此而被人们所熟知。

  博弈白热化,行业整合在即

  纵然牌照发放再低调,也照样引起了业界轩然大波。多位分析师表示,在“9·1大限”来临前,第三方支付行业可能出现兼并整合。业内人士指出,牌照的发放对于各界而言都是一个强烈的信号,民营第三方支付终于可以摆脱无休止的关于资质的质疑,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艾瑞咨询分析认为,随着管理办法的实施,第三方支付被纳入到央行管理体系,合法性地位得到了确认,在这一前提下,第三方支付公司扩张规模和拓展新兴市场的力度将会逐步加大。艾瑞咨询支付行业分析师程善宝指出,此前围绕第三方支付的牌照发放,整个市场对于第三方支付行业的认识已经达到了充分的预热,这为第三方支付市场交易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营造了良好的政策氛围。

  无疑,首批牌照发放,对支付市场来说可谓是一个里程碑事件。一方面,拿到牌照的企业将开始为市场推广做足准备,一场大战在所难免;另一方面,资本市场将更加活跃,未拿到牌照的优质企业,则将成即将到来的并购热潮猎物,一场业界洗牌迟早都会发生。

  第三方支付市场悬念浮出

  “牌照发不发,市场就在那里,牌照只不过是支付行业长征的第一步。”有业内人士如此形容。

  2010年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全年交易额达到11342亿元;今年第1季度中国第三方互联网在线支付市场交易规模更达到3973亿元,同比增长98.7%。

  艾瑞咨询指出,央行支付牌照发放后,相关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的管理细则也将逐步确认,这意味着支付企业对于业务创新的方向和要求将有明确的政策导向和监管规则。此外,由于牌照话题的预热,各主要支付企业都已经或正在筹划多种新型业务,牌照发放后这些新型业务将被许可,新型的支付服务也将不断地在市场中涌现。

  汇付天下总裁周晔表示,“随着支付牌照的正式颁发,支付行业将呈现更多元的差异化发展模式。中国电子支付将迎来黄金十年。”中国1600万亿元的支付结算市场,提供给支付行业巨大的空间。支付许可证在规范市场的同时,赋予支付企业正式进入支付结算市场的资格,将为未来的市场和业务创新奠定基础。而未来规模巨大的传统行业将向新兴的支付行业开放,中国支付行业将步入快速发展道路。

  虽然跨过了牌照这一门槛,但支付行业的诱惑仍会让后牌照时代的各方加紧博弈,牌照发放意味着支付企业在业务创新的方向和要求将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政策导向和监管规则,而且不少支付企业都在谋划多种新型业务,行业新型的支付服务也将不断涌现,在未来这股大潮中,行业格局恐生变,那么支付企业、银行等各方,只有在不断寻求业务创新,始终保持差异化才能在博弈中取胜。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