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02日 01:34 来源:通信信息报
■本报记者 林王伟
5月末,在内外利空因素的夹击下,A股流动性开始有逆转迹象。横盘了整整3周时间后,5月A股上周开始破位。从黑色周一到黑色一周,再到上周一的继续创下调整新低。经过本轮杀跌调整过后,A股的技术底初步显现。不过,流动性始终是掣肘A股走高的主因。6月行情即将到来,在技术底已基本确立的背景下,A股能否走强,关键还要看是否有政策底相配合。
A股止跌于重要技术支撑点
上周的A股再次验证了“久盘必跌”的股市谚语,周内跌幅超过5%,创下今年以来最大单周跌幅。周二股市终于出现久违的反弹,此次反弹之前,周一沪指一度跌破2700点,至2689.2点,这个点位是沪指1664、2319点长期趋势下轨的支撑点,也是技术上最为重要的支撑点。
尽管5月以来没有行业板块取得正收益,但相比市场总体表现,食品饮料、农业、综合、金融、纺织服装等板块跌幅明显较小,取得一定相对收益,跌幅较大的钢铁、建材、轻工、有色,交通运输、公用事业都是1-4月表现较好的板块。估值上看,能源、金融、电信和公用事业基本接近历史市净率的估值底部。不过,信息技术、材料、医药和日常消费品等板块则仍存在较大溢价。
技术上,经历了本轮杀跌后,A股已经逼近技术底。目前,沪指日K线RSI降至极限低位11.61,周K线RSI降至19.35,60分钟K线RSI出现4次底背离,加之大盘成交萎缩杀跌竭尽,市场普遍预计短期内大盘很可能会诱发一波强劲反弹。
高速扩容是市场疲弱的主因
整个5月“弱市”几乎成了“沪深两市“的代名词,虽然上周个别国企上市公司受到大股东增持,社保基金抄底等正面的信息刺激,但投资者对所谓的技术底依旧谨慎。来自盈利预测和流动性预期的双重心理冲击在5月出现了较明显的释放,指数下跌动力由此而产生。
今年4月中旬以来,各种负面消息接踵而至,不尽人意的季报业绩、前景暗淡的经济增长、形势严峻的通货膨胀、毫无休止的紧缩政策、日益枯竭的流动性、风生水起的欧债危机、急剧下跌的大宗商品、渐行渐近的国际板等等,都触发了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和股市硬着陆的担心。多重不利预期集中释放,犹如悬在A股投资者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不过,对股市而言,流动性才是其走势的决定性因素。在货币政策紧缩的大背景下,5月继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发行三年期央票,数量型调控仍在继续;而信贷管控和加息预期进一步制约流动性前景。更糟糕的是,业已缺少“活水之源”的A股市场,还要同时面临着自内部“大抽血”:IPO扩容、大小非积极减持、上市公司密集再融资,以及靴子声渐行渐近的国际板开板和新三板扩容。
此外,通胀也是投资者的一大担忧。南方旱情进一步加重,5月CPI继续“破5”已成为市场共识。在现实因素影响下,近日宣布上调CPI预测的不止一家机构。而市场对通胀的担忧本质上还是对监管层收紧流动性的担忧。而一个没有流动性支撑的A股,如何给投资者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技术底能否成为市场底?
然而,流动性是个动态变化东西,监管层政策的变化会引起流动性格局相应的变化。经过本轮调整之后,A股技术底已初步显现。不过,并不是每一个技术底都能带来一次触底反弹,真正的反弹需要有政策底相配合。那么,在整个6月份的行情当中,有没可能出现政策底来彻底转变当前的流动性窘境呢?
这点上,机构的看法不那么乐观。在市场面及宏观经济面的双重压力之下,有观点认为,大盘已经半只脚踏入熊市。在经历了上一周5%的向下调整后,多家券商研究所终难忍受与市场“唱反调”的痛苦,挥别唱多转身加入“寻底”行列。
安信证券、中金公司等市场中的主流机构亦抛出了二季度谨慎防御的投资策略。瑞银证券策略分析师提醒A股投资者,“正面信号对于市场资金方面仍显不足,流动性紧张已超过两周,6月这一状况将持续。”
而中信证券更是明确列出了本轮市场调整的九大底部信号,并表示当下并非底部,只是提醒投资者在后市中关注可能出现的这类信号。言外之意是,这些所谓的底,都是“假底部”。
分析人士指出,由于市场缺乏增量资金,流动性预期已经逆转。当前,随着准备金率的不断提高以及外部资金流入的显著减少,流动性改善预期也开始逆转。在这种情况下,没有理由再期待大盘走出反转行情。
国联证券认为,6月初市场有望走出小级别的反弹行情,但反弹尚不能改变大盘的弱势调整,反弹力度和空间较为有限,因此建议投资者在反弹过程中控制仓位。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