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2011年06月02日 07:55 来源:经济日报

  自义务教育法修订颁布以来,各地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新时期义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工作。如何破解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问题?怎样缩小不同区域教育发展的差距?带着这些问题,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了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王定华。

  记者:最近,教育部为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出了哪些新举措?

  王定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包括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内的各项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解决择校问题的治本之策。2010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2010年下半年以来,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制定了做好义务教育工作的分规划、教师队伍建设的分规划,与有关部门一起启动了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深化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中小学教师特岗计划,教师国培计划,农村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加大了对各地义务教育发展的支持力度。

  记者:目前,各地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有哪些进展?

  王定华:当前,各地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主要是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作为重要职责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安徽省推广铜陵经验和合肥的做法,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今后5年的工作重点,大力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河北省确定,到2012年底全省所有的县市区的县域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办学思想、办学条件、经费投入、师资配备、生源质量上,都将实现初步均衡。重庆市把爱心午餐工程作为2011年八大民生工程之一予以推动,惠及全市农村乡镇的学生。

  第二,各地制定本地区义务教育学校的基本办学标准,推动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天津市建立全市统一的义务教育现代化办学标准,2010年底已经有一半以上的学校通过达标验收,计划到2012年底,每一所学校都将达到市政府规定的现代化办学标准。

  第三,加强农村学校和城市薄弱学校建设,切实缩小义务教育办学条件的差别。各地普遍加大经费投入,努力缩小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办学条件的差距。

  第四,建立教师交流制度,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福建省对于紧缺学科的教师实行城乡流动;广东省采取“千校扶千校”的办法,发达地区的1000所学校支持欠发达地区的1000所学校的发展;北京启动了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

  第五,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存在的突出问题。各地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为突破口,科学安排作息时间,努力保证学生睡眠时间和体育锻炼时间。

  第六,采取切实措施,保障特殊困难群体和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让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也能够平等地接受免费的义务教育。

  第七,健全督导、奖惩和问责机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记者:教育部在下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发展上将重点做好哪些工作?

  王定华:首先,明确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任务。教育部将报请国务院印发义务教育专题规划,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出进一步部署和规定。一是促进不同地区义务教育的共同发展。二是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在经费拨付、教师编制、教师配备等方面实行城乡统筹。三是促进区域内学校的共同发展,通过整合、组合、重组、结对帮扶等方式形成区域内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间相对稳定的共建机制。四是促进中小学教育的信息化,不断提高信息化普及水平和应用水平,把优质教育资源送到边远地区,送到农村学校。

  其次,重视教育内涵发展,不断提高教育质量。要通过一些政策措施号召各地教育工作者要深入基层、深入学校开展细致的调查研究,了解课堂实际,掌握教师关切、关注学生成长,注重教学效果。

  第三,淡化过早考试竞争,不断缓解择校现象。解决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问题,必须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消除校际教育质量的较大差距。同时,必须完善招生政策,规范招生程序。

  第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激励义务教育持续发展。一是形成中央和地区共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机制。二是城乡义务教育的共同发展机制,既不断开展县域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又实事求是地办好必要的村小及教学点。三是创新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四是健全评价体制和督导制度,把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全面纳入学校教育质量监测评价、教育质量目标管理和教育质量的保障体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滚动新闻其他文章

经济日报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