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地方债务话题波澜骤起 央行报告警示违约叠加风险

2011年06月02日 15:59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报告披露了当前地方融资平台的发展现状。报告警示称,由于平台贷款普遍额度大、期限长,用途监督存在一定困难,信用风险仍需予以关注。而联系到日前市场也有传言称相关部门将对融资平台进行整顿,一时间地方债务话题波澜骤起,备受关注。

  根据央行报告披露的数据,截至2010年末,全国共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1万余家,这一数据与银监会2009年底披露的8000多家相比,增长并不算快,可以说,地方融资平台已经走过了2008年至2009年间爆发式发展阶段。然而如果以贷款规模计算,平台贷款的增长却相当迅猛。报告披露,截至去年底,平台贷款在人民币各项贷款中占比不超过30%。以去年底人民币各项贷款超过45万亿元为计,保守估算平台贷款规模也已逾10万亿元,远远超过两年前披露的7万亿元水平。更需关注的是,报告披露,在1万多家融资平台中,70%的平台散落在各级政府中财力最为紧张的县级政府中。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由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和机构等通过财政拨款或注入土地、股权等资产设立,承担政府投资项目融资功能,并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所隐含的风险,本质上讲是信用违约风险。是否具有债务按期偿还能力,成为我国一些融资平台和在当前欧债危机中一些政府所需面临着的相同的财务问题。

  由此可见,央行的警示并非虚言,而联系到种种相关因素,当前应格外关注融资平台债务违约风险有可能在今后两年被叠加和放大的可能。

  由于地方政府建设性债务暴涨出现在2008年下半年之后,因此,以3到5年的平台平均还款期计算,融资平台真正的还债高峰将出现在2012年至2013年左右,加之届时地方政府换届等因素影响,在未来两年,一些“本届借钱下任还、借了新钱还旧钱”的平台风险或有所加剧。

  此外,由于当前相当数量的平台贷款是以抵押质押为主,而土地抵押又占有相当比例,很多还款主要依靠土地出让收入,在今后一段时间楼市低迷的情况下,如果土地出让收益出现缩水,这些信贷资产的质量和平台的债务还付能力都有可能大打折扣。

  另外,相比财力相对雄厚的省、市一级政府,县一级的平台债务风险更需关注。在当前偏紧的流动性调控下,银行对县一级信贷投放将明显收紧,财力紧张的县级政府融资平台“借贷还钱”的运营模式空间日趋狭窄,这类平台无疑届时将面临资金链骤然趋紧的压力。

  (责任编辑:王炬鹏)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