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1.36亿元中央经费撬动1.59亿元地方投入

2011年06月02日 20:46 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

  本报记者吴敏

  一个采购项目最重要的环节就是经费来源。科普大篷车的采购经费是如何解决的呢?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说起经费问题,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副主任单长勇谈道:“科普大篷车项目是财政性资金投放后效果非常好的一个典型,也是中央经费调动地方经费参与的典型。根据科普大篷车配发原则,科普大篷车的采购经费由中央财政补贴和地方自筹经费共同组成,不同车型不同地区有其相应的自筹比例。所以,项目发展10年来,中央财政资金的投放吸引了地方资金的参与,起到了‘钓鱼’的效应,据不完全统计,10年来,中央财政经费共计投入1.36亿元,吸引地方自筹经费1.59亿元。”

  那么科普大篷车项目是如何用中央的财政资金来撬动地方财政资金共同参与呢?

  单长勇说:“针对东、中、西部的省份,中央对各省的补助都会有一个比例,西部地区补助比例要高一些。除去这些中央的补助,剩下的就是地方经费需要补贴的部分。这是中央经费调动地方经费的一种途径。另外还有一种途径就是,科普大篷车对每个省的配发比例是有一个额度的,比如说,每个省平均配发2辆,如果有的省份需要多购买,那么中央经费就没有补助了,只能地方掏钱。现在,因为地方看到科普大篷车确实能够起到科普和服务的效果,地方掏钱购车的省份越来越多,比如天津市和吉林省。”

  记者对此也采访了天津市科协相关人士。天津市科协科普部工作人员吴玉璞说:“天津有一些涉农区县科技水平不高,考虑到科普大篷车对农民的科普效果很好,所以市科协决定对天津涉农区县都配备农技方面的大篷车,车里装载的设备有种子检验仪器、土壤检测设备等。这些大篷车确实能够起到科普的效果,所以去年我们地方掏钱买了8辆,今年又买了2辆。”

  [相关链接]项目简介

  2000年,针对我国科普基础设施基础薄弱、公众获取科技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单一等问题,中国科协根据基层科普工作的实际需求,借鉴国外科技传播的经验,启动了以“流动科技馆”为主旨的科普大篷车研发工作。该项目一直是中国科协作为采购人进行集中采购,采购来的科普大篷车再配送到各个基层科协进行工作。基层科协利用流动的科普大篷车在学校、农村、社区等地开展科普活动。2006年开始,科普大篷车的采购由中国科协下属青少年科技中心来承担。

  科普大篷车配发过程基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4年以前的“计划型”配发阶段,主要由中国科协负责制定配发计划,并用专项资金进行科普大篷车的研制,生产后直接配发给有需求的大篷车使用单位;第二阶段为2004年以后的“市场型”配发阶段,开始采用政府采购方式,进行科普大篷车的集中采购并配发给地方科协使用。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