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外企业上海“比拼”抗旱新技术

2011年06月05日 09:34 来源:中国经济网

  日前在上海举行的“国际水展”成为世界范围内最新水处理技术的“竞技场”。海水淡化、节水型水循环系统等的大幅海报占据了上海展览中心的主要位置,众多买家来此探听新的行业动态。

  “海水淡化,有望成为未来中国沿海城市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有效办法之一。”陶氏化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客户经理陆钧君说,“在中国,青岛的海水淡化项目已投产,曹妃甸的项目也在加紧建设。”

  迫于对水资源总量不足的担忧,世界上第一座海水淡化工厂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半个世纪以来淡化技术从蒸馏法向反渗透膜过滤技术逐步过渡,后者成本相对较低。

  陆钧君介绍说,尽管如此,对中国市场而言,海水淡化的技术门槛依然很高,现阶段中国的海水淡化行业发展水平与欧美一些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节水依然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不会因为海水淡化项目的推广而彻底解决抗旱问题。”来自香港的美国通用电器国际公司区域经理刘启源分析,海水淡化在解决中国内陆地区的干旱缺水问题上,依然会显得“力不从心”。

  陆钧君说,陶氏公司专家建议中国中部和西部地区应对干旱问题的解决方案之一,是依托当地的水资源因地制宜地进行淡化或去污处理。

  除了“开源”,“节约用水”也在抗旱中占据重要位置。曾在上海世博会期间为7300多万人次提供直饮水的设备厂商中国海南立升净水技术公司,在水展上介绍了一种“在净水过程中节水”的水厂改造技术。

  水处理技术专家、中国膜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良刚说,传统水厂净水过程本身一般要损耗5%的原水,通过改良膜技术和循环给排的方法,对新建水厂或旧水厂进行升级改造,可以再节约大约4%的原水,那就意味着99%的原水可以在水厂源头得到充分利用,几乎不流失。

  专家估算,一座日供水能力为150万吨级的水厂,每天在净水过程中将产生7万至10万吨冲洗水池的废水。对这7万至10万吨水进行再净化处理并合理再利用,将节约很大一笔水资源。据了解,根据这种原理,北京第九水厂“冲洗水回收”改造项目已投入使用,正在实施改造的上海宝山罗泾水厂项目也采用了这种节水技术。

  “中国幅员辽阔,无论是开源还是节流,都必须是因地制宜,应对干旱问题。”陈良刚认为,减少中水、废水在流往处理厂过程中的蒸发和流失,就地进行不同级别的污水处理,进而使中水、废水等各尽其用,将是中国今后节约水资源、应对干旱的一条路径。

  (责任编辑:符仲明)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